APP下载

放飞语文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2009-01-29王美华曹景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辩论语文课笔者

王美华 曹景国

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启蒙家、教育家梁启超曾感叹:“在今日学校各项课程之中,最为重要者固属国文,而教授最感困难,教师最感缺乏,学生除有生性特别嗜好外,最感觉干燥而无生趣者,亦惟国文。”这是因为,语文虽属一科,但头绪纷繁,内容庞杂,文海浩瀚,去芜存精,非有伟大学力、丰富经验者不足以胜任。由于教材选文的深浅、是非标准不当,教师学识经验有限等原因,今天的语文课堂也大多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没兴趣,教师教得没精神。

如何才能上一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互动的趣味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和教育学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对此谈一些拙见,还望方家指正。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趣中进入语文课堂

夸美纽斯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先去运用他们的感觉(因为这一点最容易),然后去运用记忆,再去运用理解,最后才去运用判断”。另外,语文课有知识、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都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激发起他们的情趣,对这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现在的学生思维跳跃,观念超前,对新生事物敏感、易于崇拜和接受。如果教师再一成不变地用老掉牙的方法上课,未免太迂腐落后。所以每位语文课老师都应一进教室就尽力吸住学生的眼球,调动起课堂气氛。

(一)手机短信导入法

手机短信短小精悍、机警幽默、情趣盎然,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如果在导语中能恰当运用,必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讲授《麦琪的礼物》时就借助手机短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导语是这样的:

有一天晚上,我睡意朦胧,突然手机“滴铃铃”来了条短信:夜,已经很深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因为我想起了你,为什么你总是在深夜的时候悄然离我而去,我真的不能没有你,咳,我的……

笔者故意戛然而止,问:“后面说什么?”平时后面几个上课爱睡觉、说话的男生喊:“我的爱!”(众生笑)

笔者笑了,说:“你们上当了!因为他说:“我的枕头又掉哪儿去了?”(众生暴笑,那些男生害羞地垂下头)

笔者紧接着引入正题:乍一看短信,我们感觉发短信者肯定是在想念恋人!但最后才知原来是找枕头!回头想想,它的确没有戏弄我们——人家又没说是“人”,只是我们凭自我感觉罢了。所以,这就叫……(学生答: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擅写“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的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作品《麦琪的礼物》。

(二)流行歌曲导入法

流行歌曲对时下青少年来说,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唱上几首,而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如果以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导入课文,就会瞬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与老师是同时代的人,从而轻松愉悦地走进课文。笔者在教授《背影》一文时,就先问:“咱们班有没有会唱龚玥的《父亲》的?”下面的学生,有的就开始想,有的就哼起来了……然后让班上唱歌唱得好的为大家演唱,顿时班上的气氛就火暴起来。等他唱完笔者又用录音机放了一遍,让学生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然后让他们带着这种情感进入课文的学习。

此外还有电视剧导入、故事导入法、新闻导入法、笑话导入法等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合适的导入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帮助。语文活动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如“辩论会”“广告用语设计比赛”“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与精彩。

语文活动的操作形式一定要灵活多变、丰富多样,让孩子们有新鲜感、好奇感,对其充满向往,欲罢不能。

(一)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大小。如:成语接龙、歇后语大奖赛、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故事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等。语文竞赛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二)表演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中学生表现欲强,很愿意模仿故事式课文中的角色。在表演中,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课文故事,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笔者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就采用了此法,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表演后又让他们跳出故事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作一番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既让他们有了感性的情感体验,又作了理性的思考,既发展了他们的感性思维又提高了理性思维水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利于他们建造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最终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讨论或辩论

中学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做什么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课上精心安排一些小小的辩论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讨论还是辩论都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讨论或辨论前的准备

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对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意见做好大体预测;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地提出讨论或辩论的问题与要求,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当然问题应该有吸引力和讨论辩论的价值。

2.活动中要适时对学生启发引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话题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而不能偏离话题。

3.做好小结

讨论或辩论结束,教师要概括总结,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知识。对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笔者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第一节课先把课文通讲了一遍,对一些知识点做了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第二节课重点围绕“‘愚公是否真愚?”这一话题分两组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思想的理解,而且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理性支配情感,升华情感,没有理性驾驭的情感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是一种失去方向的盲动。学生辩论的过程就是理性思维,寻求真理的过程。所以开展辩论无形中也就培育了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赏析

语文有审美的功能。席勒认为:“美是一种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间展开其自身自由的潜在的游戏冲动。” 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都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开展一些轻松的赏析活动。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笔者特地增加了一节欣赏课。课上,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片段,配上音乐、图画进行欣赏,让他们在一种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去感受美,体验美。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写出来,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语文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首位。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自我特长,是其价值所在。语文活动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激励和影响。同时活动对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有极大帮助。

三、结语

当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演示法、参观法、利用现代多媒体开展多维课堂等等。但不管什么方法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去总结,去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王美华 曹景国 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第一中学272404)

猜你喜欢

辩论语文课笔者
老师,别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