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开头之环境烘托法

2009-01-29赵佟青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灯柱汾河文章

赵佟青

【技法定格】

写人、记事、抒情常常用到环境烘托法。

所谓环境烘托法,是指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其作用是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例:窗外狂风凛冽着,嘶吼着,仿佛要把全世界撕毁。雨点啪嗒啪嗒地打在窗台上,我坐在窗前,心惊胆战地听着狂风肆虐着这一切,无心做作业。突然“咔嚓”一声刺耳的响声从窗外传来,我心里一颤,忙向外望去。只见街道旁那棵粗壮高大的老槐树从中间折断,重重地摔在地上,只剩下枯枝残叶在风中摇曳着、呻吟着。

【操作平台】

1.用环境烘托法开头来交代背景。

例如,鲁迅先生《故乡》一文的开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作者用阴暗色彩的词语,绘声绘色地勾画了一幅江南农村荒凉衰败的图景。作者不是孤立地描写景物,而是把风景、感情、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完全融为一体。这段环境描写,为下文要刻画的人物设置了典型环境。

2.用环境烘托法开头来为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做铺垫。

例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的开头: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天,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眼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

这个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灵官峡雪大、山高、谷深、疯狂的特点,为“我”夜走灵官峡而碰到成渝做了铺垫。

3.用环境烘托法开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驿路梨花》一文的开头: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段环境描写的开头,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为下文小屋的出现,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4.用环境烘托法开头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开头: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这段环境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表现了周总理生前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形象,也为下文的叙写作了铺垫。

【误区警示】

1.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

请看下面作文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

总算熬完最后一节考试,我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考场,心里懊悔极了。考试前,我不该不听老师的劝告,自己光想着法子去打台球、玩游戏机,结果今天考得这么糟,回家后如何向父母交代呢?我忧心忡忡,搭了一辆车往回走。一路上,我被车外的景色完全迷住了。潺潺的溪水,水中的野鸭,活蹦乱跳的牛犊、羊羔,还有那迷人的晚霞……车终于到站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家中挪去……

我们说,文章运用环境描写来开头,特别应注意环境描写不能游离于中心。环境描写是文章的有机部分,它主要是起烘托的作用,而不是硬贴在文章上的华丽词藻。不能为写环境而写环境,而应寓情于景,景为情服务。上面开头段里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很不协调的。本来“我”考试考得不好,心里悔恨交加,很不是滋味,哪有兴趣去欣赏车外的景色呢?此时,眼前的一切景物对“我”来说应该是毫无兴趣的,甚至是看着什么也不顺眼,这才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因此说开头段中的环境描写与中心是严重脱节的,情景没有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景物写得再美,如果不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都是多余的。

2.环境描写不能随意。

说到环境描写,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总结,叫做“写风写雨笔无虚设”。意思是说,环境描写不能是随意的,不能是与文章无关的,应该与文章的主要事件、人物、主题有一定的联系。请看下文的开头描写:

风和日丽,太阳露着笑脸迎接我们。风在歌唱,鸟在欢笑,公路两旁的树在向我们点头示意……

这是作文《我们的班主任》的开头,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的是班主任如何关心学生,如何爱护学生的。这样看来,文章的开头段中的描写与文章的主题、中心事件丝毫没有关系,成了“为写景而写景”,这样就失去了环境描写的作用。

【榜样风采】

游汾河公园

张 昊

我步入汾河公园,夕阳刚刚钻到山下,西边的天空被它的余光染得通红,真是“一道残阳铺空中,半空瑟瑟半空红”。这霞光,给远山镶上了一道橘红色的金边。云,可比这些壮观多了,因为,它是在飘动的,还不停地变换着姿态,仿佛就是一团霍霍燃烧的火焰,有时好似狂奔乱舞的兽群,有时又好似脉脉含情的少女……让人惊喜不已。

天色渐渐暗下来,梦幻般的,霞,最后消失在茫茫的天际中。夜幕越来越浓,灯开始亮了。由一盏变十盏,又由十盏变为百盏、千盏、万盏,颜色、神态各不相同。岸上,这边的如同一颗颗雪白、纯洁的贝壳;那边的好似一只只在蓝天自由自在翱翔的海鸥。花坛周围的灯,好像一个个黄澄澄、圆溜溜的小橘子围着灯柱妈妈听故事……

夜色更浓了,汾河公园沉浸在这灯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着灯的点缀、灯的渲染、灯的熏陶。我站在河东岸欣赏这如画的汾河公园,有许多小白灯疏密有序地排列着。灯光倒映在水面上,河面便有了满河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向右望去,那里是漪汾桥,它被五彩的灯光照耀着,像瑶台,像天宫,像通往天堂的彩虹桥,显得五光十色。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灯柱,如舞台拉开了幕布。我又向左望去,那儿是迎泽大桥,灯光把桥照得富丽堂皇,如天空打开了重门。整个公园,那么多的灯。秋风袭来,水波粼粼,灯儿们正争着抢着在水中照个婆娑优美的影儿,美不胜收。

我也被陶醉了,熏醉了。我要进入灯林,去感受它的美好。越走越近,咦?怎么搞的,一些灯柱渐渐消失了,变成刚才看到的汾河桥倒映在水中的灯柱,对岸的灯还是疏密有序地排列着,可在我的右面,漪汾桥的灯倒映在水中的样子却变成了灯林,真奇怪!我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又快步向右跑,等跑过去一看,景色又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同第一次看到的景象完全一样。真是绝妙,真是神奇。我知道这是由于人的视觉与距离及流动的水,会使像灯这类物体在水中的影子产生变化。灯影,只让人远远地欣赏,却不能抓住它,因为它美得像梦。瞧,当你远观时每一个灯柱都产生了魔力,它们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高或低。啊!整个灯的海洋,都在欢呼,都在跳跃,都在歌唱……

我不禁为之惊叹,为之震撼。我思索着:我愿做一盏灯,一盏如今晚所看到的美丽高洁的灯,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灯柱,加入灯的海洋,带领大家一起尽情欢呼,一起尽情跳跃,一起尽情歌唱,尽我所能,去装点我们的家园。

[老师印象]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范文有深刻的领悟,他是模仿《海滨仲夏夜》写的。那以霞光的变化入题的写法,以时间的推移安排写作的顺序都有模仿的痕迹。但他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灯上,因为灯是汾河公园的大景观:他是跑着赏景的,这份活力属于少年;他将文章拿来收在自己的梦想上,因为希望与美同样是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的最健康的表现。这些都不是模仿来的,非动一番心思不可。这真是一篇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佳作。

【演练基地】

文题:人生难免会有许多遗憾,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请你以“遗憾”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

最好设计一个环境描写的开头,但必须与所表现的主题气氛相统一,相和谐。选材要新颖,故事情节要完整,还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猜你喜欢

灯柱汾河文章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日本红绿灯突然倒塌,元凶是狗尿
连接天地的灯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