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的春节

2009-01-29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城老一辈牡丹花

黄 鑫

12月初。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1月上旬就已经开始了。这里似乎更要早,甚至在11月就有人嗅到了烟炮味,不过,这些人似乎都是老一辈的。

在这个不怎么发达的小城里的一家。

儿子走进屋:“圣诞节到了,妈,给我点钱准备准备。”

“啊?”母亲惊讶地望着儿子,“圣诞节?准备准备?”似乎没听说过。儿子不管母亲的神情,已经把手伸了出来。

“可,可我们家有钱吗?”

“没有吗?”儿子不信,他明明看到了。

“可,可那是我给春节留着的呀!”

“什么呀,还春节?”不屑的表情,冷冰冰的话语,使母亲打了一个寒战。

“不过春节吗?”

“炮都不让放,还有什么意思。这都啥时代了!”焦急不耐烦的样子从儿子的面孔中露了出来。

“好……好吧。”终于从母亲的嘴角挤出来的话使儿子为之一振,高兴了。

他握着汗津津的钱上街了。街上贴的到处都是圣诞老人,毫无烟花的影子。春节在儿子的话语下暗淡了,如同母亲的心,也如同花丛中的牡丹,现在有些枯萎了。

离圣诞节越来越近了,平静的小城被年轻人装饰得热闹了,繁华了。儿子在心中激动兴奋地默数着天数,母亲记在心里。圣诞节,儿子,全城的年轻人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为什么快乐呢?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快活,洋节日嘛。这时候,装饰品把花丛中的牡丹衬托出一幅衰败的景象。

春节越来越近了,平静的小城被老一辈的人们舞动起来了。母亲在心中激动兴奋地默数着天数,三、二、一。儿子只看在眼里。春节,母亲,全城的老一辈人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什么炮、烟花全都在放,热闹非凡。

“谁管呢?”

一个粗犷的声音说:“管的人大概也在放吧!”

人群中引起一阵嬉笑。儿子脸红了,也笑了。

春节比圣诞节更好,更热闹,儿子拉着母亲,心里想说:“妈妈对不起!”

花丛中的牡丹开了,这天最漂亮,尽管没人认为它还会开,可能只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那就是母亲。

花是回光返照吗?尽管大家都认为它是。在冬天,牡丹却开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这春节,是大家的,是母亲的,似乎也是牡丹的,所以牡丹开得好。牡丹喜欢上了春节,儿子喜欢上了春节,全城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了春节。

(指导老师史 玮)

[整体评析]

文章鲜活生动,写出了人们对春节这传统节日的热切情感。用牡丹花贯穿全文,一是结构严谨,二是牡丹花有其象征意义,文章因此含蓄而富有韵味,彰显出文章的诗性艺术。文章足见脱俗的写作底蕴,但文章只是写出了人们对春节的喜爱,还没有挖掘出对民族节日满足文化的挚爱与依恋的情感与思想。

(点评老师石修银)

注:

标题脱俗有韵味,吸引读者。

文章具体真实,生动写出母亲的无奈与对爱子的爱护。

用牡丹花来作比,语言生动而有韵味。

与下文牡丹花开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暗示洋节冲击着传统节日。

用牡丹来写,表达人们对春节的喜爱,与标题与上文“如同母亲的心,也如同花丛中的牡丹,现在有些枯萎了”相呼应。

猜你喜欢

全城老一辈牡丹花
惜牡丹花①(其一)
牡丹花型研究进展
牡丹花有多少株
牡丹花的启示
全城盛事
香港全城
全城联动时代
全城盛事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老一辈革命家的规矩意识和清廉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