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鱼与熊掌皆我所欲也

2009-01-29余志鸿郭蓬蓬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熊掌制陶生鱼片

余志鸿 郭蓬蓬

鱼是水生动物,身上布满鳞片,所以被称为“鳞虫”。

“鱼”字在甲骨文里是一个鲜活的象形字,上边是尖尖的头下边是分叉的尾巴,背部和腹部各有一鳍。金文和小篆还能看出鱼的样子。

在中国,自殷商末年就开始人工养鱼,称为“圃鱼”,以别于直接捕捞的野生鱼。春秋战国时,鱼的品种众多,不仅作为食品,而且成为宗庙祭祀的祭品和赏赐馈赠的礼品。据说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古人还将鱼跟稀有珍贵的熊掌并列为古代烹饪佳品,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古人食鱼,最喜鱼脍、鱼羹。成语“脍炙人口”的“脍”就是指用鲜鱼切作薄片或细丝制成的生鱼片或生鱼丝。用来制脍的鱼品很多,最早使用的是鲤鱼,而最有名的要数鲈鱼。相传到隋代,鲈鱼脍被隋炀帝赐名“金齑(j~)玉脍”。日本至今著名的生鱼片,大概与此时遣隋使的往来有关。

从字形字义看,鱼羊合而为鲜,足见鱼类食品的鲜美可口。

但是更值得人们感兴趣的是食鱼文化与制陶工艺发明的传说。相传原始人烧煮鱼时,是把鱼直接扔到火里去烧,可是鱼一遇到火便鲜蹦活跳,逃脱火海,于是原始人不得不又把它扔回火里。如此几下,鱼被烧死了。可是等到吃鱼的时候,发现鱼身上沾了泥土的部位特别好吃。人们就干脆把鱼全身抹上泥土后再放到火里烧。这样烧出来的鱼果然好吃多了。可是吃起来费工夫了,因为先要把鱼身上已经被火烧得坚实的泥土砸开来,很不方便。同时也启发了古人制作陶器的设想,然后把鱼放在陶罐里烧煮,这样的鱼既美味可口,又不损伤鱼的皮肉。随着鱼的熟食和制陶工艺的发明,人类摆脱了蛮荒时代,真正进入了文明时代。

猜你喜欢

熊掌制陶生鱼片
成年人:鱼和熊掌我都要
冒死护友
说说生鱼片的伴侣——芥末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黄雅珍:“鱼”与“熊掌”可兼得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生鱼片拼盘
如何放心食用生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