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概说

2009-01-27何丽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文主旨答题

【摘 要】现代文大阅读历来受到师生的重视,因为它年年考,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较大。可是学生在做这类主观题时,成绩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不会审读这类文章,二是不会答题。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答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键词】位置 修辞 主旨 术语

在现代文大阅读中,一直担纲“主角”的是散文阅读。高考所选散文大多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文章。命题选材上关注人生、社会、自然。从命题思路上看,关注新课改精神、创新意识、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考点设置看,侧重于理解主要句子,理解、归纳、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艺术形式和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阅读方法

要答好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离开原文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整体感知,带着试题,粗读材料,了解大意。

1.要先看文章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文章的总纲。标题为文章之眼,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向读者暗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或主旨,起到指引阅读的作用:有的标题直接点明写作的对象或范围,如“马缨花”(2008年全国卷Ⅱ)、“碧云寺的秋色”(2008年北京卷)等;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如“我爱水”(2008年四川卷)、“朦胧的敬慕——怀念鲁迅先生”(2008年江西卷)。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应始终不离开题目去读全文,紧扣住题目,抓住了题目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初步感知全文的主要内容

高考閱读部分选入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物象,文章通过对这一物象的描述而引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露,情感的抒发。或者写人释理,或者叙事说理,或者状物明理,或者写景寓理。所以要了解主要内容,必须做到:

①找出描写对象(人、事、物、景)。

②准确定位对象,明确作者对它的感情倾向。

③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要特别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和有意蕴的句子。准确把握全文以及各段的中心句、关键词,尤其注意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二、答题方法

1.答题要有位置意识

回答问题时,有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有许多问题,可以从位置入手,这样能迅速找到答案。不管是问某个词语的意义或某个语句的意义及作用,还是问某个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看它的位置,根据它的位置确定基本的答题思路。

(1)词语。

找出词语所在的位置,并根据所处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含义。一般说来一个词语的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会有具体的阐释,只是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罢了。答题时要找准该词语在原文中相关的句子,在通过分析判断具体语境从而找到该题的答案。

(2)句子或段落。

对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理解句中的关键词。要根据上下文回答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如果答不出,可以结合文章的主旨考虑。例如:要求“根据某某小节,就回答某某问题”,一般说来,答案就在这一小节,在题干的附近,上下勾连,瞻前顾后,或摘引或概括作答。再如:“根据文意”或“根据全文”回答问题,答案肯定不止一处,与题干相应的内容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还可以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一般说来一个要点2分。考虑一定要全面,对句子或语段作用的回答,往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答。

某些语句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

首段的作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出下文、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统摄全篇、揭示主题。还要特别注意首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对比关系(与下文形成对照)、铺垫伏笔关系(为下文做铺垫和埋下伏笔)、呼应关系、欲扬先抑等等。

末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寄托作者感情。还要注意与前文之间的关系:对比关系(与上文形成对照)、呼应关系(照应开头或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发人深省、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总领下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2.答题要有修辞意识

在大阅读中无论是解释某些词语、语句或语段的意义,分析其作用,还是赏析一段话,经常会涉及到修辞的问题。所以要重视修辞这一考点——既要准确把握术语的含义,学会判定和表述,还要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用途,善于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如对语言表达特点的赏析,除了从修辞角度(尽量找全修辞手法),并结合文本阐述修辞效果;还要从句式的选用、词语的运用、意境氛围的创设、哲理意蕴等角度举例分析。

3.答题要有主旨意识

在回答边缘问题,即涉及个别语句的问题时,有时不但要注意局部的内容,还要从整体考虑,这样答案才能准确而完整。这就要求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要想到该问题与主旨的关系,以确保答案的完整。

4.答题要有形式和内容兼顾意识

主观题不管如何设题,设题的角度无非是内容和形式两个大的方面。内容角度设题,涉及到词义、段的内容、层的内容和整篇文章的内容(即文章的主旨);形式方面的设题,涉及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人称使用、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段)等等。

(1)对语句语段的赏析(包括作用)。

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不能只说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表明了怎样的主旨,还要有艺术形式方面的分析,即用了怎样艺术手段,达到什么艺术效果。

(2)对某种技巧的鉴赏,在分析时也要有内容和形式兼顾。

5.答题要有结构意识

从结构入手去分析归纳总结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理解文章的必由之路。结构清、内容明,答题才准。结构层次的考查每年不少地方试题都会有所涉及。

6.答题时还要有作者意识

如果没有作者意识而是凭自己想当然,往往答不到点子上,答非所问,离题万里。做题时要想到作者写这些语句、用这些手法是怎样的用意,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答题要有“术语”意识

学会用术语回答问题能做到不丢分或少丢分。相关术语如下:

结构方面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呼应。

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强化、升华、渲染、画龙点睛。

情节方面的作用:悬念、铺垫、反差。

修辞方面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该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排比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排比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

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作者的感情。

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

人称方面的作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应现实生活。

描写手法方面的作用:总的作用是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景物描写能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等。

此外,答题还要有具体全面意识,解答时力求分析具体,把意思说清楚;还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词语作答,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作答等等。

当然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远不止这些,上面这些方法只能解决大多数问题,实际操作时应以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范本,分块解读,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何丽娟,吉林省前郭县五中教师。

猜你喜欢

现代文主旨答题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