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教学的语言艺术

2009-01-25杨均良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语言艺术教学活动

杨均良

【摘 要】 教师的语言是一项重要修养和基本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明白、简练、口语化和生动、形象、有趣以及有节奏等,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顺利地传授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有些人曾说“学校的老师应该是能说会道的语言大师”,这句话也许并不过分吧。因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修养和基本功。无论教师的功底如何,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虽然有满腹经纶,但受语言表达的影响,造成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因此教学的效果不令人满意。实践证明,语言是人们思维过程的外壳,是人们的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们无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大都是借助人民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我们今天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对于保证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的语言要明白

说话明白是对教师语言的最起码要求。说话明白,就是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讲清所要表达的各种概念、道理和原理、公式与定理。说话明白,比如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做到毫不含糊,旗帜鲜明地表达,让听的学生能不费劲地听懂教师讲的内容或意思。说话明白,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或教材钻深吃透,对教学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出现那种备课不熟,满嘴语病,语言表达既不连贯,又不准确,就是说话不明白的具体表现。再如,有些抓不住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前言不对后语的讲课方式,仍然属于课堂教学说话不明白的具体表现。

说话要简练,是对教师语言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尽量达到“少而精”,要做到说话不厌其烦,恰到好处,不随意滥用语言,不堆砌华丽的词语,这样才算语言简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岗位上,面对教学对象,如果说话不简练,或拖泥带水,纠缠不清;或者对教学的内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天南地北,东拉西扯,这势必极大地影响课堂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甚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尽管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难点,解疑释惑,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师控制不住自己要表达的语言,经常会在讲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即毫无选择地旁征博引,毫无目的地大肆发挥等。这种情况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犹如堕入五里雾中。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注重提炼教学的语言。他们紧扣课文重点,弄清课文的难点,面对教学对象进行讲解,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放矢。

语言要口语化,是教师把书面语言转为口头语言。教师的教案写好之后,必须把自己写在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得心应手地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教师面对学生讲课时,离不开自己写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费解,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一般来说,典型的书面语言只是比较容易形成学生的视觉形象,而教师讲课主要是靠学生的听觉器官起作用。因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才能适应学生听课的特点,把学生容易产生视觉形象的书面语言的功能,转化为容易唤起学生听觉形象的口头语言功能。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由于教学语言的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会一样。这就有个教学语言艺术的问题。我们教育对象都是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仅要善于有哲理性的说理,并且要做到表情丰富。

同时,教师的语言要以语言的情趣来吸引自己教学的对象,使他们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知识用生动、形象而更有趣味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吸收各时期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知识,善于把教学过程中、抽象、生硬的概念赋予具体化,高深奥妙的道理给予形象化,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趣味化,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加强学生对各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语言的生动、形象,正如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与演讲,以独特的语言风采和高超的艺术见长,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嘲讽党八股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他说关门主义是“孤家寡人的策略”;他说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寥寥数语,妙趣横生,令我们永久不忘。

当今,有些人主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抓住”学生,使他们乐而不倦,或有点喜剧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我认为这话不无道理。在教学活动中,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有趣味,这并不是把语言搞得花里胡哨。有些人把讲课演成一出“闹剧”,使学生在课堂上捧腹大笑。

由此,教师切不可单纯地追求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趣味性。必须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达到完整地传授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完成教学任务。

三、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

教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讲课声音和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二者必须协调、“合拍”,既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又要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教师在讲课时的教学语言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节拍,他们没有琢磨和消化的时间,就容易出现吃“夹生饭”的情况;学生也许听课感到吃力,并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甚至出现掉队的情形。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速度太慢,那么,讲述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就必然影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

事实证明,教师讲课的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的状态,转入抑制的状态。这样既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也会降低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也会很快变得声嘶力竭。但是,教师讲课的声音太低,有气无力,声淡音微,使学生非常容易感到疲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教学的语言快慢得当,高低音适宜。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和低,快和慢,轻和重,缓和急,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教师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运用的语言应该放慢,语气也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教师不妨有意图地变换声调,甚至试图压低嗓门,采取声缓而语重的方式讲课。这样,对学生是个“新异刺激”,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讲课内容上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节奏和声调的变化,使学生造成领会教学内容所必要的大脑优势兴奋,导致学生的大脑皮层持续地处于积极而活跃的最佳思维状态。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的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轻易可以学好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说话本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语言艺术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