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备课:变“鸡肋”为“助推器”

2009-01-21刘建春刘铁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2期
关键词:鸡肋备课组统一

刘建春 刘铁梅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集体备课。然而,在推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那就是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

首先,备课目的是应付检查。许多学校之所以进行集体备课,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迫于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认识不到位,准备也仓促。学校只是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围坐在一起讨论,至于怎么组织,怎么讨论,讨论什么,那就全凭各组自由发挥了。如此集体备课,名曰集体,实为散沙。刚开始几个星期还能坚持,时间一长,事务繁多,于是领导疏于检查,也就不了了之。

其次,集体备课要求繁琐。学校为了表示对集体备课的重视,大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要求和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大都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措施,甚至规定出迟到一分钟扣几分,迟到五分钟扣几分,讨论不积极扣几分,哪一步不合要求扣几分……如此一来,教师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就不在乎备课的质量,而在乎备课的形式,对照规定一条条走过场,然后草草收场。

最后,无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无疑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问题在于,现在多数学校的做法是,把中层骨干或教研组长任命为备课组长,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兼课的行管人员负责语文备课组长,或是政治老师负责英语备课组长一类的事也不足为奇了。其实,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灵魂所在,必须精通业务,擅长研究和善于合作,对本学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让组员信服。学校对集体备课实行“科层化”管理是无法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的,也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原因是组员和组长都不可能通过集体备课,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另外,竞争的压力也使教师之间难以有真正的合作。现行评价机制逼得教师们不得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利益,集体备课讨论时,大家都停留在无关痛痒的肤浅层面上,讨论一结束,各自的课堂依然“涛声依旧”。

关于集体备课,我们的主张是:变“鸡肋”为“助推器”,应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备课自觉。如何才能在集体备课中真正发挥出教师的集体智慧呢?首先,需要热心于教学研究的领导进行认真的思考,只有上级真正重视并努力去挖掘和发挥集体备课的价值和作用,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集体备课才能越办越活,越办越有成效,教师才能从集体备课中受益。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心态。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要先进行个体备课,这样才能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等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与同行探讨。

第二,规范管理,注重备课实效。教学是注重张扬教师个性的艺术,是灵活运用的艺术。集体备课的统一规定过多、过细、过死,就会抑制集体的智慧,使教师沦为规定的“奴隶”。集体备课政策的制定者应深入到教师中去,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集体备课的各项规定,这样,才能把自上而下的领导意志和自下而上的教师意见有机结合起来,集体备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效。例如,某校在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后,决定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步步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创新评价,推动备课深化。教师之间无疑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关键是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创新评价机制,推动集体备课的深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时要重过程,把集体备课变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看该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学校要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听评课的机会,参照集体教案,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给以充分肯定;鼓励执教者“同课异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助其逐步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片”的目的,推动集体备课向纵深不断推进。

(作者单位:湖南汉寿县月明潭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鸡肋备课组统一
善待“鸡肋”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备课组长的定位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这功能是不是“鸡肋”——话说“飞行模式”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