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带面具的阅读

2009-01-20章卓尔

艺术汇 2009年9期
关键词:阅读者感官面具

章卓尔

人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但却无法一边阅读一边说话。可见阅读与说话一样,是一件需要关闭一些感官打开另一些感官,才能完成的事。观察一个人正在看书时的神情,其实就像是在观察他的隐私,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已从现实世界,进入到了一个空间。

1915年,著名的摄影大师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走上街头,收集所有埋头阅读的人的“隐私”,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袒露出彼此不设防的一刻。柯特兹穿过一个个不同国家的城市与街道,捕捉“阅读”这件平静的小事,带给人的力量与愉悦。英国摄影师画廊(ThePhotoq raphersGalIery)在2009年7月17日至10月4日,将展出这位著名的匈牙利摄影师名为“阅读的人”系列作品。

从童年时代起,我们就会对花花绿绿的画册着迷,上面呈现的故事,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初步理解,那个舔着剩下不多的巧克力冰棍的男孩,坐在街上回收废纸的报纸堆里,出神地看着报上的连载漫画,外面世界的萧条、穷困纷乱,混乱,争斗……都不会引起他的注意,取而代之,他通过那些虚拟出来的故事来了解这一切,而漫画书,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虚假的方式表达真相的书。

柯特兹拍了许多不同场景下的阅读者,他们有坐在屋顶的,阳台的,地铁里的,图书馆的,拥挤的人群中的……无论身处的环境有何不同,他们无一例外地有着专心致志的表情。从这点上看,阅读和睡眠其实十分相似,两者都是人处于不设防的自然状态,有如本来面貌既无掩饰,也无面具。当然,捧着书阅读的人并不都是学识渊博也可能只是拿着流行小说,随便打发时间,只是此刻表情,并无菩邪只留天直。

如果要寻找一种实物即使获得的过程艰难,也能通过一步步过程逐渐接近。但如果要寻找一种虚无飘渺的思想,就显得困难许多。有多少人穷尽一生并不是在寻找切实的财富、地位与权力,而只是寻找一种甚至有可能不存在的“解答”。柯特兹镜头下的这位花甲老人一正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查阅着一本旧书摊里翻检出来的名为《同伴》的书籍,从他习惯伛偻背的姿势、皱皱巴巴的包、衣料平常的粗呢大衣看他并不是个富裕的老人但我们却从他侧脸过去几乎要看不到他的表情的那一刻,发现他埋在书籍里的脸庞正张大了嘴巴,露出吃惊而欢乐的微笑。我们猜想,或许在此刻,他从书中搜寻到了一缕寻觅已久的“回答”。

阅读的人,不需要开口,便可以从各种印刷品上获得对话——他与书写者的对谈。不过大多数时候,这种对话其实一直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众多阅读者,被书写者所写内容吸引之时,常常会忘却自己的立场。

由于阅读过程所需要的流畅性,人们很难养成时不时停顿下来思索与辩证一下写者“此时此刻”的观点。对于书中观点的辩驳往往在合上书卷之后才开始。当一个人尚未具有足够的独立判断力的时候,他总是容易被书影响,他所阅读的书决定了他的品味与偏好,他的品味与偏好决定他接下来会选择什么书,他选择的书决定他会产生何种价值观……

链条环环相扣,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的人,从选择他的第一本阅读的书开始,他的人生就已经被决定。所有的人生,其实由一页页书籍堆积而成。

拥有一本书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有时候并不比拥有一千本书的人多。为什么有些人会将一本书翻来覆去的阅读上百遍?是因为他穷的只能买几本少的可怜的书?比如像照片中的这三个贫穷的乡下小孩。也许是因为那本书真是字字珠玑,充满真言。而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些人会不断焦虑地寻找着他的下一本新书,期待看到更多新的东西,以填满他内心缺失的安全感。

有时候,对知识占有欲成了一种犯罪,只是想积累,但是不消化。对于那三个匈牙利流浪儿,在路上的捡拾到的一本来之不易的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成了智慧的词句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本新的书籍。

猜你喜欢

阅读者感官面具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镜头中的阅读者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感官训练纸模
漫画二则
感官训练纸膜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南瓜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