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2009-01-20韦怀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

韦怀远

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高校“两课”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确立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两课”教学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高校“两课”教学工作,实现“两课”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要求“两课”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就在于以人为本,既以人为本体,使经济社会和人同步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促进入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着眼于满足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交和生活的现实需要,坚持万物以人为本、万事以人为先,把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终生做人做事有重影响,在人才培养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始终坚持坚定的正确方向。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方向和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还是道德评判力的形成都必须依靠学生主体本质力量的发挥,需要一个反思、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好途径就是在“两课”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既以学生为本。因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由被动、盲目的接受教育;转为主动、自觉的接受教育:才能使他们摆脱机械的记忆和应付考试,促使学生对现有价值体系、行为规范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反思、批评性理解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选择,实现自我的教育,从而使“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2“两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思路

在“两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成长的具体需要作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置于教学工作的核心,尊重、关心、爱护、指导、帮助学生,发挥学生自教、自律的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两课”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确立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因此,在“两课”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关心学生、理解与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经历了纷繁复杂的世事百态,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在把握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方位时,开始审视自身价值、自我意识、自我发展欲望增强。但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倾向,如自我认识的不当、自我评价的偏颇、自我追求的错位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和批评,而应该积极帮助引导。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已经具有了各种各样现成思想的主体。因此,我们的“两课”教学不能只有老师的“独唱”而没有学生的“合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学生喜欢讲“怪话”、唱“反调”。其实,学生讲“怪话”、唱“反调”,首先,暴露了其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现实针对性;其次,学生所讲“怪话”、所唱“反调”,反映了学生情感思维的困惑、迷茫,这往往是其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无法理解而渴望得到真实解答的一种心态反映。教师绝不能板着面孔横加训斥,而应该认真分析学生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主客观原因,并努力寻找使学生端正思想认识的理论和现实的依据。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认识向更深层次发展。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现实的认识材料、科学的认识方法,不,必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一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学生自我意识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充分,其学习探索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达到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望、自觉探索,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两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渴望追求新知,渴望早日成才和实现个人价值。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多种思想文化在时间空间上并存,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面临着多种选择,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惑和混乱,他们渴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认识问题,培养和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高校“两课”教师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使命,其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需求特点。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非常迅速,层次分化问题非常突出,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必须通过不断的调查,动态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两课”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让高校“两课”教学从过去的泛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里走出来,关心、指导和引导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全面认识社会。不仅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主流,也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意识到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还负有改造社会的任务。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如何化解压力,参与竞争、设计人生,如何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他们的前

途。“两课”教学如果不贴近现实生活,就缺乏针对性,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必须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构建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平等交流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学习“两课”中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参与到“两课”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成为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两课”的认知水平,提高其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民主、平等观念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爱好、习惯,理解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拐杖,其职责应该越来越少地讲述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讨新问题,鞭策学生开辟新领域。因此,“两课”教学必须建立一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启发、有协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探索。不要以为教师读书比学生多,阅历比学生广,认识比学生深,习惯以长者、教者的身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是处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在改革、创新、竞争、挑战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泛。事实上,我们的教师有很多地方反而不如学生。如果总是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式,要求学生被动顺从,就会使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抹煞,个性受到抹煞。创造性也无法发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是“两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为此,教学中要在鲜明地给学生提供基本标准,有力的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同时,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交流:给一些典型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创造较大空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放飞智慧,以促使学生成长,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4信任、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应该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影响学生的成就。学生信任教师是教学发生的前提,但要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首先应信任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给学生耐心、希望、理解和宽容。同时,又要相信大学生有处理好学习事物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关爱学生。教师的伟大体现为无私地关爱那些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学生。爱是教师活动中最好的发酵剂,在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中能让人感觉温暖和有人情味。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要求教师秉着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来对待学生,具有服务学生的精神,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发展若想。关心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