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极其真实网络并不“虚拟”

2009-01-18杨小洁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虚拟

杨小洁

在很多人眼中,网络是无法控制和管理的,或者说,网络上的种种问题都是不能遏制和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网络成为一个法律管制或者可以“放任”的区域,原因则很简单:因为,网络是虚拟的。

网络是虚拟不可控制的吗?

当然不是,如果黑客可以采用技术攻击私人电脑或者机构网站,那么网络上的任何链接点——个人或者机构以及网站就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像任何一条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流,却比任何一条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流更容易追索某人踪迹,而前提是,他的代理服务器等伪装被剥离的干净并且掌握了其人真实的“老巢”。

这样一说,可能很多网友会吃惊,天啊,以为在网上随便说点什么,骂骂人也就那样了,反正普通网民找不到我,茫茫网络,他上哪找?原来踪迹的追踪比现实还容易啊!

是的,比现实更容易,虚拟网络其实并不“虚拟”,尤其是,当网络因为发达和广泛使用衍生出巨大利益的时候,这种虚拟更加沉重富有质感并且充满坚硬和锐利般真实!

所以当一些人被三块钱一百条的价格和其他九十九条私人信息一道出手给不法之徒惨遭勒索、盗窃、敲诈之后,才知道,原来网络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有风险和巨大损失的可能性。低段位的网络骂人成为职业已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我告诉你有人专门从事游戏点卡装备的贩卖并以此谋生你会奇怪吗?还有人专门偷盗别人的网上银行密码和游戏密码偷盗装备贩卖以谋求利益以此谋生的新闻你是不是也经常看到呢?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对网络销售模式的日益依赖是否也令你感到难以离开网络呢?因为网络的便利性,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宅起来,但却依然了解这个地球上发生的新闻,比如海啸,年龄最小的爸爸,最高的人,最长的头发的人和某国总统换届选举以及任何一个愿意和我联系的朋友的信息和沟通,也不会影响工作,只要有网络和一部电脑,我就可以完成与同事们的交流,而网络提供的服务还不仅仅与此,比如购买,可以购买全部的生活用品,甚至汽车……

所以各种支付方式——虚拟货币也蓬勃发展起来。

毫无疑问的说,中国将是世界上使用虚拟货币最为高频次和范围以及局部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子汇兑和外贸出口之间的关系,还有内部诸如购买,交易,游戏等等消费,这些消费是通过网络和虚拟货币施行的,但是这些货币代表的确是真实的利益和利润,在中国庞大的将近3.5亿的网众的基础上,统一的虚拟货币或许也会成为一种国家竞争力的话,那么,这种虚拟货币中蕴含的真实利益和利润则更加显著和真实、难以忽略!

工业文明的一个技术分支却改变了甚至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急剧的变化下,人类被变化袭击的有些晕实在不是什么值得诧异的事情。但当前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来看,网络已经是生活的延伸,尽管,有很多人自称,自己很少上网。80后的一代对于网络的依赖相当于食物和睡眠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80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要购买力量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于是,另一个事实出现:这个社会的延伸——虚拟社会上的任何风险,因为网络技术的创新,终端的普及,基础建设的拓展,浸入生活的层面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充分起来,由此带来的种种与现实社会一样可能发生的种种风险的规避,风险发生后损失的追讨,犯罪者的治罪等等问题已经由不得我们继续不适应和不习惯以及继续回避——以“虚拟的名义”。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际遇感到纠结。

是的,纠结。你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往往会触动某些敏感的神经,曾有人提醒我,是不是写了什么不当言辞?于是我翻看了我所有的授权专栏的中的文字,批评的稿件是时有的,但绝对不可能引起这种不满,因为所有的评论都是站在一个中正、客观、大众的角度去评论的,而非胡言乱语随意打压。

笔者评论过三聚氰胺、和任志强争辩过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考察房地产发展;也因为某次新闻报道而对报道中所提到的傅成玉的言行感到奇怪,从而提出疑问,并在中海油辟谣后对此再度进行过评论、批判过醉酒驾车的恶行和那些将个体私人体会和法官职业混淆的人和事件;对很多诸如采用不当广告手段诱骗消费者的品牌给予过抨击;甚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应该成为明星运动员荣誉而应该让更多在基层了解人民生活的群众得到提出建议机会,针对一些两会代表十分不具有普遍性的提议,在网络上成为笑柄的事件进行过评论以及一些不良的企业竞争手段,例如攻击性传播,网络恶骂等等都进行过评论和深度的分析;还曾就国内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化和产业链优化提出过自己的建议……

作为一个媒体的主编、记者,这是职业所在,本是分内的事,这些有错吗?文章从头到尾从未捏造过任何不存在的内容,由于杂志的月刊特点,基本是就已经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论,而主旨则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地强大,人民生活更加地幸福,人和人之间更加地友爱,国民素质获得更快的提高,是发自内心的,对强国现实的渴望而发出的声音……

这是错误的吗?

我并不想将自己描绘的很“伟大”,我是这个伟大国家的一员,即便我不是这样的职业身份,作为这个祖国的一个分子也应该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假如因此“得罪”了什么人,从而被种植木马偷窥电脑资料实在是一件很滑稽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谁家不买房子?不需要优质的生活用品?就算是其人自己完全脱离了大众生活层面,请问,你有亲属吗?你有朋友吗?你有同学吗?你有邻居吗?他们也和你一样完全脱离于我们基层民众的生活层面不需要关注这些了吗?不需要有人去为了我们生存的更好而呼吁吗?如果我真的说错了什么,或者受到了什么虚假新闻的诱导而发表了伤害什么人或者集体情绪和情感的言论,是否可以明确的站出来告诉我?以便我更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采用这种“奇特又见不得人”的方式呢?即便是你看到了我懒散的样子和蓬头乱发惺忪睡眼以及衣冠不整的家庭内部活动,这对于你的情绪有修复作用吗?抑或这些非法的偷窥可以令你的事业有所成长?或者得到什么利润?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一个小人物而已,尽管是一个小人物,但我所秉承的是一个媒体人的独立性和对大众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客观和中正的。

自认,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灰色内幕,试问已经偷窥了漫长的时间,你还没有答案吗?如果,我真的说错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提出来,而是采用这样的手段呢?并且,我不相信这是一种公权的行使方式,因为公权的行使是不会将私人隐私用隐晦的语言公布在网络上达到恐吓当事人的目的的。

尽管,这种恐吓十分无聊也十分没有意义,但是,却令人厌恶和厌倦。

我想问,你有兄妹妻子吗?你有父母儿女吗?

假如,被偷窥的是你的兄妹妻子父母儿女,而他们是很无辜的,你作何感想?当我咨询一位职业中人时,他竟然质疑我的精神是否正常,以至于我开始对这个地区产生莫大的恐惧,因为,在新闻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过因为某种不正当的原因,一个正常人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的“奇闻”。

是的,谁都害怕成为这样奇闻中的人——那个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的正常人!而另外一个质疑则是,你有做过什么你知道!我做过什么?我扪心自问,我没有做过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情,至少从主观意识上而言,如果你真的感到伤害而对一个从事正当职业进行分内工作的人进行这样的伤害和恐吓显然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如果我是错的,请你指正出来,我道歉,我改,而你却恰恰使用了这种为正常人和守法公民所不齿的行为,是正确的吗?

我并不想投诉任何人也不想刻意地去伤害任何人或者再次挑起争端,但是,谁也不能容忍自己的个人空间被无限制的窥视,比如上厕所、卧室生活和个人生理细节的种种……

我不是一个猴子,我的家也不是猴山!

如果网络、通讯对一个人的掌握已经精致精准到这样的地步,那么为什么还能说是虚拟的呢?显然这已经是十分现实的真实了。既然是真实的,又有谁可以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私人生活可以具有应该有的私密性呢?

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尽管我没有在大街上被拦截,被刀砍斧劈,但这不意味着我能够和愿意接受这种没有尊严的,被当成猴子一样的生活方式。浪费在我身上的种种资源究竟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利益,我不得而知,因为我实在无法理解我有什么重要?以至于如此兴师动众!连向超市买一盒印泥都被营业员支支吾吾的打发掉?

笔者无法理解。

笔者全部的文章在这里,请尽情地提出错误,假如你是正确的,笔者无条件道歉!假如你不是正确的,对不起,我不会道歉。你可以写文章来批判我,如果你的观点能够说服我你是对的,我依然可以向你道歉。假如这些你做不到,你能做到的唯有背后的那些手段,那么我真的,对你这种精神上的白化病患者唯有同情和不屑。

人不可以自私到只关注身边的几个人或者自己的小团体,人应该爱惜整个族群和这个族群生活的社会和国家的日益发展和强盛!这是任何一个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守法公民的责任,何况是还身兼这一份职责的媒体从业者。为什么,不可以中正客观地评论新闻事件和社会事件以及产业事件呢?难道,我们所在的社会可以容忍这种小团体式的促狭和心胸阴暗吗?在共和国的阳光下,作为一个热爱这伟大国家的守法公民,我不信,这样的无聊和怪异会成为常态,会因为虚拟的网络而无法采用法制保护她的守法公民。

假如因为是独立评论者而遭受这样的“待遇”,那么我想告诉你,我不是没有“靠山”!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依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我的“靠山”!

猜你喜欢

虚拟
MOOC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析
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