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好历史学科丰厚的文学资源

2009-01-06孙维新董金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黄鹤滕王阁岳阳楼

孙维新 董金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祖国名川大山的讲述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历史学科来了解祖的文学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学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33-01

游历祖国的名川大山,无不遗留文人的笔墨。或是慕山水之名,有感而发;或因山川秀美而著文,流芳于世。以致古人发出感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历史学科教学切莫闲置了如此丰厚的文学资源。

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它始建于宋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中最为精彩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位于长江之滨的黄鹤楼,也是我国古代三大名楼之一。它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便据此作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站在黄鹤楼上,登楼远眺,极目荆楚,“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从南北朝开始,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到这里来登楼远眺,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壮丽景观,抒发心胸悲愤之情怀。

顺着长江婉转而下,便来到江南的另一名楼——岳阳楼。站在岳阳楼,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范仲淹,以凝炼笔触叙事、状景,摹情而成就名篇佳作中,也不乏“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的人生体验。“进亦忧,退亦忧”的俯仰两难挥之不去,分明透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江南三大名楼以文学记载历史,用历史承载文学,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历史明珠。

猜你喜欢

黄鹤滕王阁岳阳楼
孙高华
陈中建
黄鹤手绘插图作品
诗“画”岳阳楼
黄鹤楼的由来
观五朝岳阳楼
滕王阁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
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