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设的观点发展实验课

2009-01-05王爱胜 中德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幻灯片实验课软件

王爱胜 中德吉

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2009年暑期教师网络培训中,有一个专题就是学习并研讨“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实验课”。学习之初,首先是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担忧,主要是在硬件环境、实验场所的局限方面感觉采用实验法教学困难重重;然后又有不少的教师提出了对实验课的界定,认为不能只局限于硬件及其应用的相关实验,还应包括软件操作的实验,由此又产生了争议,即图文加工内容的有关操作算不算实验范围。更有不少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回忆起大学条件不好时,先上黑板上的编程课再去机房实践操作验证程序设计,上机报告的样子也很像实验报告。然而,就在一片质疑声中,培训专家们也时有困惑之际,当晚的作业却林林总总出现了相当多的“创新”式的和“经验”式建设观点,这的确难能可贵。接下来,我就借当时冒出来的几个优秀的观点进行讨论。

● 从一位中学信息技术实验课先行者的忠告,看如何降低实验课的风险

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的东志建老师以“沸腾的心遭遇了黑冰”为题,对自己早期的实验课探索进行描述。据称,他开设实验课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整个感受,说得悲观一点,就是沸腾的心遭遇了黑冰——冷!东老师在大学时就爱好动手操作,曾经担任过系的科技部长,对电器维修也有一定的研究,对于计算机操作和维修更不在话下。于是,东老师当年做出了个大胆的举动,就是尽量把课外的实践知识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甚至整合教学,省出时间提供机会给学生动手,有时开设专题实验课,一直坚持到现在。他提倡自主学习,在不损坏设备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渴望。在这种锻炼下,大部分学生的硬、软件水平直线上升,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提倡的“学以致用”的理念下,他们可以回家维护自己的计算机、甚至邻居家的计算机,获得了许多好评,从而调动、增加了学生积极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遭遇了尴尬。

1.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喜欢这种课。比如女生,她们更喜欢鉴赏课(多媒体制作),对于实验课,畏手畏脚,怎么鼓励也不愿动手去练习,甚至有的学生说,动手维护很脏,还不一定修好,还不如打个电话让人家专业的来修。

2.可能是因为开设这种课,我的机房很快就面目全非。经常是显示器被个别学生调得乱七八糟,鼠标球被拿了出来,甚至遗失,系统被设置密码,计算机成了自己专用等,给自己课下的机房维护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每个授课教师义务负责一个机房维护),并且影响正常的上课进度。

3.实验课所需物品,要向学校申请购置,领导开始还同意,后来干脆拒绝,“回去好好备课,把课本知识传授好就行了。”咱们的实验课是烧钱的,谁让咱不是化学课、物理课,即使现在都参加高考了,我们的领导还是不拿我们的课当回事,整日还是只关注三大主科。

4.出现意外怎么办?实验课上难免有损坏硬件的情况,这该谁负责?肯定是老师负责赔偿。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知识,回到家拿自己的计算机练手,遭到个别家长的不理解,甚至反对。

我在看到这份作业之后,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推荐:“感谢你的先行,感谢你的奉献,感谢你把自己的经验分享。有尝试就是勇气,至少可以验证实验的可行性有多高。这不是很好吗?期待在以后可以有更详细的报告可以论证这个问题。”现在再回看东老师的实验课经历,在他的反思中可以吸取到的经验就是,全面的、实践性太强的常态化实验课的确是有困难的。部分的内容、部分的时间、部分的人员进行部分的研究,是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要想融化“黑冰”,我认为对于教学中的实验应是尽量使教学模型化,能够进行体现过程的、有目标针对的实验就可以;不求掌握过深的维修计算机的技术,能够正确保养计算机,判断一些计算机的常见故障;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实验进行观察、体验、尝试,可以在回避全面、真实实践等“风险”的基础上发挥实验课的“可见性”效益。

● 从实验案例讨论软件操作课实验的价值取向

由于培训内容提供的是简单局域网的组建、设置实验,虽然还提供了几个硬件实验的学习资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实验是针对哪些具体内容来进行的。所以,教师们在进行诸如“实验课的六大特点”、“吃鲜螃蟹先蓄水”等讨论时,在分析实验课的环境要求、实施建议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硬件实验课”、“软件操作实验”等不同类别。硬件实验课,可以是通过实验来分析、解决故障或验证原理,或者通过实验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软件操作实验课,可以是对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与探索实验,或者对某一个或一类软件的研究性实验,或者对某些操作的效果实验等。可喜的是不少教师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以案例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实验课设计。其中,下面所述的枣庄市第三中学张艳红的《必修中的实验课——我设想讲数字化信息采集一课》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样板。省组专家董军对她这种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做法给予了支持。

我认为在必修第五章中的数字化图像的采集、数字化音频的采集、数字化视频的采集可以放在一节课中,采用实验课形式来上。

实验主题:做一个班级介绍的幻灯片,要求有图片视频等信息。

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工具采集数字化图像、音频、视频信息。

实验仪器:话筒五个(学校的)、带录音的MP3五个(学生自带)、五个数码相机(学校的一个,学生自己从家带四个)、五个数码摄像机(学校的一个,学生自己从家带四个)、扫描仪一台(扫描仪五个不好实现,故由老师演示)。学生分成五组,每组一台计算机,供存储采集到的信息,每组一个录音笔。带仪器的同学分散到各个组中,因为他对仪器比较熟悉。

实验准备: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脚本。例如,每一页所放的内容,在导学案上给学生印好一个范例,上面教给学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的方法。

实验步骤:①学生用数码相机给本组学生照相、合影,利用数据线传入计算机,再插入到幻灯片中。也可让学生把已有的图片插入幻灯片中进行美化;②由教师演示用扫描仪进行图片采集;③让学生总结数字化图像的采集的几种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④学生打开计算机的录音机,用话筒进行音频录制,可让每组找出一名学生进行本班的介绍。也可用MP3进行录音,用数据线导入计算机;⑤让学生自行录制本班一段视频,将视频导入计算机;⑥按导学案所教方法将视频插入到幻灯片中;⑦分组展示各组幻灯片;⑧教师点评;⑨总结数字化信息采集的几种方法。

作业:可把没完成的部分留在课下完成,由教师放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反思:可能在准备实验仪器上有困难,上本课前应该让学生提前把设备带来,包括驱动等预先装好,进行导入实验,以免向计算机中导入数据时出现问题。

从张老师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她已经很好地把硬件实验转向了软件操作实验,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必备的MP3等相关硬件。但是,毕竟这些硬件是保护式的,不是组装、维修式的,它们是为软件操作服务的,是体现了真实应用过程的实验方式。那么,由此我们也不难想到很多时候并不必需这些硬件,一样也可以继续后面的实验!实际上,在这之前之后都有一些教师进行了纯软件的实验课的探索,只是多数仍然跳不出原来软件学习的层次,距离实验课稍远而已。因此,我们如果侧重软件操作的实验,应是有两个价值取向:一是对一些新软件或陌生操作的效果、作用没有预见性,通过实验可以取得经验或者得出结论,但是实验要有体系规模,否则就是简单的尝试了。比如,如何让Word中的图片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而不是刻板地插入。可以制定一些实验方案,如图形的填充,如三维的美化,如借助第三方工具的裁减。或者考虑新版本的Word有没有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安装实验一下也未尝不可。第二,如果对一些操作已经预见效果,如Flash中的引导线动画已经会制作了,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基于实例的引导线应用实验,基于基本原理进行多段引导线、多种引导线、引导线本身也发生变化等情况、多用途或多创新的实验,也能够体现出实验的探索、发现、实验、总结价值。

其实,关于实验课的观点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分析;关于实验课的尝试与发展也会继续,当然怀疑与质问永远伴随其中,它的生命力也还并不旺盛,未来怎样也不可预料。但是,一如其他教学方法一样,我们应以建设的观点去发展它。

猜你喜欢

幻灯片实验课软件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有趣的识花软件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