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坛:综合实践活动之家

2009-01-05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蚊子西瓜种子

因活动建网站

四年前,我校“生生农学院”的师生在校园内“生生农场”(由叶圣陶先生在我校任教时创办)开展了一个探究活动“西瓜的栽培”。一百天能否完成从西瓜籽到西瓜籽的循环演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西瓜的生长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小“院士”们在老师指导下精心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结果是从播种到第一批果实成熟仅用九十多天,不仅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西瓜一生的生长变化,而且打破了当地瓜农的“种西瓜时间不能少于一百天”的记录。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还制作了“西瓜生长情况对比图”和“西瓜生命周期自然历”等图表。受制于场地等因素,能动手参与这个研究活动的仅有十几位师生,如何让全校师生都来了解实验的进展和过程呢?又怎样更好地积累研究成果呢?我在校园网上开设了一个专栏,引导小“院士”们在网上进行同步展示。他们有的负责写观察日记,有的负责每天照相,把种子育苗、移植、压蔓、开花、授粉、结果,最终收获新的种子的整个实验过程及对比实验的结果,用文字和照片全程记录并发布到网上。在这个研究活动中,网络不仅仅作为展示工具:为了能在一百天内长出成熟的西瓜,我们在互联网上反复查阅、对比各种西瓜品种,最终确定了生长期短、品质较好而且适宜在本地种植的新品种——极甜地雷王,并且根据网上的资料,从外地购买到了西瓜种子。积累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我们用计算机制作了统计图表。这是一次应用网络开展探究活动的成功尝试,学生应用网络的热情被激发了。随着“生生农学院”活动项目的增多和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要求,我在校园网上专门制作了一个专题网站“校本课程网”,将“生生农学院”的另外几个种植研究活动以及《水乡服饰大观园》、《打莲厢》和《甪直古桥知多少》这些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项目搬上网。

天气转暖,讨厌的蚊子又出来活动了。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有些孩子课外收集了一些蚊子的资料,对研究蚊子的生活习性很有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组织孩子们研究一下蚊子呢?可是受制于时间和环境等条件,在课堂上开展这个探究活动几乎不可能。发动他们课外去研究,又难于有效地组织交流讨论和展示研究成果。我在学校的“校本课程网”上开设了专栏“蚊子,请离我远些”,组织孩子们开展了这个很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课外探究活动。

科学课上学习“植物的种子”时,学生对自家的果树津津乐道,纷纷炫耀自家的果树结了多少果子。果子越多越好吗?果子越多产量越高吗?果子的品质和数量有关系吗?我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因为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于是,我又在“校本课程网”上开设了专栏“果树的产量:果实数量越多越好吗?”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观察、制作和实验活动,何不把它们也搬到网上秀一秀?植物是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也是小学生比较喜欢观察的内容,养蚕是很多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于是我设置了以观察和记录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两个主题:“植物的观察和研究”(围绕科学课程内容,下设“我家的植物”、“植物的种子”、“植物的花”和“种子的萌发”四个子课题)和“我的养蚕经历”,学生记录自己在观察、解剖、喂养等过程中的发现,讨论相关问题。这几个科学类的活动主题难度不同,有的以观察为主,有的以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为主,意在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任务去开展探究活动。

以网站促活动

在引领学生基于专题网站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具有独特的优势,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1.打破活动的时空限制

学生喜欢贴近生活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能力。生活中的许多探究活动是长期的、连续的或者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的,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条件难以有效开展这些探究活动,专题网站弥补了这些不足。养蚕的过程难以在几堂课中完成;种子发芽需要连续多天的观察记录;蚊子的研究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做大量准备和实验,有些实验还需在晚上进行,还需要捕捉、放养蚊子的场所,这些因素限制了课堂上开展探究的范围。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活动。有的学生为了完整展示蚕的一生,天天用数码相机为蚕宝宝拍照,还写下观察记录;有的学生在家做种子发芽实验,将记录种子一天天的生长变化的照片发布到网站上(见下页图1~图5);利用网站甚至还能联合不同地区的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从而研究不同地区的蚊子,大大拓展了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营造开放的活动环境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在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活动和学习。以专题网站为平台,学生可以将活动延伸到家庭甚至社区,能够向父母求助从而吸引家长一起参与,这样便容易营造一个开放的探究环境。学生做实验、拍照片所需的器材可向家长求助;每位学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根据方便取材的原则决定用哪种种子做发芽实验;拍摄照片、处理照片时可向家长学习摄影和图像处理的技巧。水乡服饰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关系?这些知识可回家询问爷爷、奶奶,然后各自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在校上网时间和条件有限,上网搜集资料、拍摄和处理照片可在家与家长共同完成。那是一种没有任务、没有压力的活动,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条件自由地进行实验和活动。

3.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小学阶段的教育,或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绝大多数小学生玩游戏都是无师自通,对游戏的兴趣让他们能自己摸索、互相交流而很快掌握游戏的操作。兴趣源自很多因素,顺着学生的天性,让他们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同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没有强制的规定,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活动。专题网站上开设的这些活动主题,让学生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喜欢植物的可以去观察、记录;喜欢动物的可以去喂养、捕捉。没有了压力,又能将自己的实验成果展示在网上,他们的活动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六年级一个班有十多位学生回家做了种子发芽的实验,他们设计了各种方法,用了黄豆、葵花子、蚕豆、绿豆等多种种子做了实验,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观察到了,有的观察不到。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能从活动中得到收获,失败的会找原因,看不到发芽过程的要设法改进实验装置。当看到自己的种子发芽照片展现在网上时,学生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有了活动的激情,学生还能开展创造性的实验。有位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灭蚊剂对蚊子的杀灭效果。这位学生在房内用“雷达”杀虫剂对准蚊子喷射,蚊子倒地,10秒钟后将蚊子放到空气新鲜的室外,用大玻璃瓶罩住,2分钟后,发现蚊子慢慢爬起来了。然后用同样的杀虫剂喷射蚊子,倒地后再在四周喷射一些,然后用瓶子原地罩住,过半小时后再把它放在室外,它再也没能爬起来,证明蚊子死亡了。因此找到了科学的使用杀虫剂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普遍感兴趣,但一般维持的时间不长,做事也容易半途而废。有时在课堂上讨论活动方案时热情高涨,但回家后就不愿实施了。如果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上网,将会形成一种动力,驱使他们持之以恒将活动开展下去。两年前,我校组织了气象记录小组,每天观测、记录天气情况,但坚持了近一个学期后终止了,因为缺少动力,记录在纸上的这些数据似乎只是一些无用的数字。这个学期,我设计了网上气象记录方案,准备将每天的气象记录上网,并设计一些统计功能在网上以统计图的形式显示。虽然这个网站程序还未制作完成,当我把方案告诉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时,近半数学生报名参加,愿意连续记录两年。现在,我要求报名的学生先每天记录在纸上,等网站程序完成后再挑选记录员输入计算机。为了能入选成为正式的记录员,有十多位学生已坚持记录了近两个月。我相信等记录数据上网时,他们能坚持下去 。

5.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让学生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主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除了信息技术课外,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研究蚊子的习性时,很多学生到网上搜集了大量介绍蚊子的知识,并且能有选择地粘贴到专题网站上,培养了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拍摄的照片上传网站时,需要掌握简单的裁剪、缩小等图像处理技能;在使用网站论坛发帖时,学生掌握了注册、上传、修改等网络通用的技能;在管理论坛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道德的教育。通过这些网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思考促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展示和交流。博客、论坛、各种CMS(内容管理系统)以及Moodle(魔灯)都可作为网站的表现形式。最初我是用一个CMS制作“西瓜的栽培”专栏的,感觉发布的信息之间的关联度不够。我也曾经用Moodle做过这个专题网站,结果发现小学生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困难。Moodle作为课程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强大,但操作也稍嫌复杂,也许更适合教师使用。博客使用不难,但信息的呈现以作者为主线,不太适合我们这个以主题为主线的专题网站。最终,我们的这个主题网站选用了论坛来制作。但论坛这种形式也并非适合所有活动主题,如天气观察记录的网上展示,由于需要具备统计、交互以及图形显示的功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软件系统,因此我准备自己编制一套程序,目前技术难题已解决,计划在两个月内完成。为了学生使用方便,这些不同形式的专题网站,最好能整合注册用户,实现一次注册、跨站使用。我希望有一个使用方便、功能全面的新系统出现。

网站上的活动主题怎样设置?好的主题需顺应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设置。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一般需要让学生得到明确的结果,否则一般就不算是成功的探究活动了。我对专题网站上的选题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喜欢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20多年前,我还是师范学校的学生,《电子报》上一组电子驱蚊器的专题介绍让我对蚊子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曾设计了多个实验方案,想探究蚊子的秘密。如果我设计的主题能激发起一部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没有结果,我认为那也是成功的。一个主题,即使只能激发几位学生的兴趣,将来就有可能因此而造就一位科学家,难道不是好的主题吗?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猜你喜欢

蚊子西瓜种子
桃种子
大小西瓜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可怜的种子
当夏天遇上西瓜
熏蚊子
肚有蚊子等
巧切西瓜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