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08-12-29柳咏梅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于勒菲利普语句

柳咏梅

[设计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小说,它不仅仅揭露和批判金钱第一的社会价值观,更传达了作为有责任感的作家的一份期望: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情世态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人的本性——善良。这应该是作者设计以“我”这么一个孩子为叙述者的目的和创作此小说的意图。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的单元说明指出:“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本设计从了解情节、认识人物、分析形象等基础入手,赏析构思。体验情感,理解作者,由浅而深,由表而里,从故事到社会生活。整个教学中,以多种形式的“读”贯串始终,既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养成,更注重其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目标]

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认识并分析人物形象。

一、由己及人。新课导入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全家人日里想、夜里盼的分别多日的亲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是一件非常激动的事情!可是,当一个孩子与自己的亲叔叔相遇却不能相认时,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和矛盾啊。为什么他们不能相认呢?让我们听听莫泊桑讲的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文章有总体的了解,为后面的分析、讨论作准备)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情节要素,做好复述准备。

围绕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来述说情节:

1、从“我”的角度、按照原文的顺序复述。

2、从菲利普的角度、按照心理变化的顺序复述。

过渡:从以上情节可以看出。一家人的生活现状和未来似乎都取决于于勒。于勒竟然能对全家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悟读称呼,点评于勒

(此环节为准确把握主要人物形象、逐渐揭示中心作铺垫)

1、了解于勒的经历。

文章写了于勒的哪些事?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将文中直接写于勒的语句挑出来。

根据选出的语句,复述于勒的事情。

归纳:于勒是有着这样经历的人:年轻时浪荡败家。中年时闯荡发达,老年时穷愁潦倒。

2、悟读对于勒的称呼。

快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请学生概括人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称呼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多变的称呼?

对于勒的称呼从情感和用词上可以分为两类:(1)褒义的;(2)贬义的。

归纳: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多次,用什么称呼取决于于勒是富有还是贫穷,能为菲利普夫妇带来什么。通过于勒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创作于勒这一形象的深刻目的:借小人物来反映深层的社会问题,揭示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堪一击。在当时的社会里,金钱能左右人们的社会关系,能操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3、点评于勒,理解于勒。

请根据你对于勒的了解,给于勒一个相对公平的评判。对于勒说几句真心话。

过渡: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一会儿说于勒是好人,一会儿又说他是坏蛋,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呢?下面结合具体文段来认识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演读课文,精彩评“说”

(人物说话时的不同情态,常常折射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点评不同的“说”,把握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重点阅读第22-47段,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特定情态下的语气、心理。

人物“说”前都有修饰语,表现其特定的神态、语气。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心理,进而把握说话者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评“说”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某人是这样说的:……(读相关语句),当时他可能是这样想的:……(揣摩人物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列举语句、揣摩人物心理,逐句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征: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性格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在他们眼里钱大于情。这是他们对待同一个于勒而用不同称呼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呢?那就是他们穷!但是,穷,能怪他们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评析与讨论,梳理了情节,认识了穷苦的菲利普一家人。他们的性情确实不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讨厌。难道真的是人穷志短吗?他们穷,但这不是他们的罪过。穷,大的方面看,是社会造成的;小的方面看,则是于勒以前侵吞了他们的财产造成的。他们的生活是当时社会上无数最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境况的代表,所以,对菲利普夫妇不能一味地鄙视和憎恶。老师觉得他们又可怜又可恨,你呢?能否依据课文里的相关信息得出你对他们的看法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欣赏作品的艺术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人文情怀。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故事情节,主要认识了三个人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似曾相识的印象。读这篇小说,像是看了一场家庭情景剧。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支撑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景物渲染恰到好处。这与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寻找并欣赏这篇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精美之处。

二、细读课文,欣赏美点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语言,精心布局,为自己的习作作积累)

资料链接:

当我们刚刚开始读这篇作品时,它那平凡的故事和质朴的语言,并无“一鸣惊人”之效,反有“平庸无奇”之感。然而,随着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读者从平凡中看出了神奇,从质朴里窥见了光华,心不由己地跟随着作家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直至小说戛然而止,读者仍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仍在品咂其中的酸甜苦辣。这不由人不思忖:小说的这种魅力到底从何而来?如果我们对这篇作品作一番细致的揣摩和推敲,便可发现其中的奥秘。(卢昆《巨匠的名篇——读《我的叔叔于勒)》)

要求细读课文,从语言、情节、形象、景物四个方面来欣赏并体会作者独特的匠心。

分工合作,每个自然组探究一个方面。然后全

班交流。

1、语言生动美点

A、用词独具匠心(例句略)

B、有诙谐讽刺效果(例句略)

归纳:作者不动声色地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达丰富深刻的韵味,将人物形象进一步凸显;同时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嘲讽态度。

2、情节设计美点

情节的波澜起伏,离不开相关要素的设计和安排。

学生先自己寻找,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发言时用这样的句式:“故事里如果没有……,就会……”引导学生理解情节设计的精妙。

教师可以对信、船长、换船、“我”对情节的作用作适当点拨。

归纳:线索要素的安排。可以使文章产生悬念,增强情节的跌宕起伏,一定程度上深化主题。

3、人物形象美点

文章通过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尤其是船上遇于勒以后的文段,很有镜头感。

请学生找出描写主要人物的语句,咀嚼回味该语句的魅力。

归纳:镜头式地呈现人物。对人物进行精描细画,使人物真实地生活在读者生活的当下,形象更加可感。

4、景物渲染美点

引导学生用赏析语句的方式来体会这一美点。主要分析、理解两次写海面的作用。

归纳: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通常起到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情节的作用。两处写海面既与故事情节合拍,又巧妙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过渡: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也充分讨论和欣赏了作者的高超的创作艺术。故事就要结束了。当确认了眼前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时,大家都不说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是有波澜的。他们各人会想些什么呢?

三、默读“心理”,体验角色

(此环节借助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做有善心的人)

1、揣测人物心理,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根据第47段内容,“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试揣测人物会想些什么,并说出依据。(要顺着文脉,要符合人物性格)学生先思考,后交流。

2、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第42、43自然段,分析并理解若瑟夫的言行。

3、体验角色:如果你是若瑟夫,你愿意带于勒回家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也是在做心灵选择题)

教师强调:愿不愿意带回家和能不能成功带回家,是两个问题。我们要做一个有善心的人。

过渡:不论我们愿不愿意,你知道作者的希望是怎样的吗?他仅仅是揭示一个关于穷人的社会现象吗?作家是通过作品来表达他对这个社会的现实的关注和未来的期待的,那么,借这部作品,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哪些期待,请把它们找出来。

四、理解作者,感受情怀

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用第三人称而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此环节意在理解作者的精心设计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一般说来,第一人称可以给人以真实感,也更便于抒情、议论,本篇小说用第一人称除了有这样的基本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在“我”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愿望,这是莫泊桑深厚的人文情怀的表现。

读懂作品,首先要理解作者。下面先了解作者莫泊桑的一些情况。(资料链接:莫泊桑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过渡:当我们读这部小说时,就好像在听莫泊桑跟我们叙说他自己家的故事,这样的效果源于他采用了第一人称。我们来理解作者用第一人称的目的。

若瑟夫,是故事的叙述者,更是一个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记录并感受成人世界真实面目的人。从题目“我的叔叔于勒”我们读到的是亲切、亲近,从“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我们读到的是他对于勒的深切同情、对亲情的强烈呼唤,这与冷漠、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形成强烈的对比,儿童对人的评价与成人以利益为先的评价标准产生了碰撞。只有在碰撞中才会有进一步的选择和取舍。在全家甚至全社会都以金钱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时,“我”拥有真诚的怜悯心和正义感,这应该是作者特别的用心所在。作者借“我”的眼睛展现了父母生活中、情感上、灵魂里都处于穷困境况的现实,更借“我”的心理表达并希望人们要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情感、反思自己的灵魂,不要失去做人最基本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心。只有认识到作者的真正用心,才能真正读好、读懂这篇小说。

五、收束全文,回味精美

1、回味故事的精美

概括文章情节设计的巧合及其中表现出的作者的高超的创作艺术。

2、享受真情的美好

引导学生要拥有真情和善良,呵护亲情,享受亲情。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莫泊桑的其他小说,体会其小说的艺术特色。用点评法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于勒菲利普语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大笨熊巴纳比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