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冲击下的肖像画如何发展

2008-11-27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艺术精神肖像画图像

艾 红

【摘要】本文从肖像画艺术精神与现代大众文化图像对现代肖像绘画观念影响的角度,探讨现代图像冲击下的肖像画发展问题。指出在时代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地把肖像艺术“传其神”,“写其心”的艺术精神境界进行有效地传承,才能为肖像画带来实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传媒文化 肖像画 图像 艺术精神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文化的生存状态也在积极地向以大众传媒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等共同构筑的强大的图像文化靠拢,人们越来越多地受到图像文化的影响而改变着思维习惯和视觉习惯,这种大众图像文化不仅影响着一般人的观念,也改变了肖像画创作的思维与习惯。在现代图像文化的包围之中,作为经典文化代表的肖像画创作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构建现代图像背景下的肖像画艺术精神,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一、肖像

现代图像的文化内涵显然超越了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的形式美感,现代图像的意义对视觉与传播的颠覆,对绘画艺术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肖像画艺术精神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肖像画是以描绘具体人物相貌形象为主题的绘画。从它产生始伊,就一直承担着为宗教、王朝显贵以及一些中产市民阶层记录形象、记录生活而服务的,在那个没有影像技术的年代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倍受各阶层人们的重视,在绘画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实用的艺术,所以在中国古代也称肖像画为写真、写照或传神等。在东西方各个时期,画家们不仅以肖像画的表现形式为我们留下了具体历史人物的形貌、服饰,同时也记录了不同种族人物的种族特征、精神特征和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肖像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不仅仅具有一般绘画的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求要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境界,力求人物形象真实而富有典型特征,并且反映出画家本人的精神和思想感情。肖像画不同于以描绘人物活动为宗旨的其它绘画。作为经典绘画的代表形式,从它产生以来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精神内涵、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对表现形式的探索,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感受等等,尽显其中,并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特点、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从历代画家的创作和实践的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出,肖像画所追求的审美境界、艺术精神及其艺术魅力所在。若要“像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神妙亡(无)方,以顾为最。”(张怀《画断》)指出肖像画不仅要有骨和肉,做到形似,而且要有神气,达到神肖。所谓“作画形易而神难”,“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心中过人,有不能为者。”(宋·袁文《翁牖间评》)“夫画形似可以力求,而意思与天者,必至于形似之极,而后可以心会也。”(元·刘因《田景延写真诗序》)可见肖像画“传神”的重要。传神贵在“点睛”。晋代顾恺之有:“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非徒袭其迹,务在得其神。”(清·丁皋《写真秘诀》)“征神见貌,情发于目”。(刘劭在《人物志》)“写照非画物比,盖与行不难,写心惟难也……传其神,必写其心,……”(宋·陈郁《论写心》)肖像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由于它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传其神”“写其心”也就成了其追求的艺术精神的最高境界。

欧洲的肖像画创作历史悠久,也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曾为当时的王公贵族画过许多肖像,从罗马庞贝古城出土的《女画家像》、《布鲁库留斯夫妇像》等可以看出其风格写实,神情生动,人物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既传神又写心的经典。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成为肖像画中的巨作;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深刻而又精确地把教皇阴险、冷酷和贪婪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冷峻的眼神,莫测高深的表情暴露无遗,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绘有墓主人肖像的帛画,已具有明显的肖像画特征和很高的艺术水平。我国历代画家在肖像画创作上均有突出成就,如顾恺之、阎立本、顾闳中、王绎、徐悲鸿、蒋兆和、靳尚谊等。当代画家更是在写真的基础上,把现代观念和感情注入到了肖像画的创作里,其精神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得到了升华。可以说肖像画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做为艺术家应该努力与时代相适应,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要求相适应,善于自由地吸纳时代领域里的能量,在图像叙事的同时,把“传其神”,“写其心”的艺术精神境界,重新召回肖像画中,拓宽肖像画在现代图像背景下生存空间。

二、图像

“图像”一词源自西方艺术史译著,通常指image,picture和它们的衍生词。有:①心像、印象,指图形在观看者心中构成形象认知的心理过程。②塑像、肖像、圣像,也包含有图形程式的意义。③映像或翻版、复制、相似的形象,表明图像的传播性能。④在心里对形象的描绘,指可想象到的;假想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等意思。与“绘画”相比,其作品的要素是“图像的”而非“技术的”或“形式的”,不仅仅指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图像主要是平面的,即英文的Graphic。图像的原始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旧石器时代,用木炭或矿物颜料画在洞穴的岩壁上的图像符号。这些图像既是人类艺术天性的反应,又是人类互相交流的方式,也成了他们社会活动中传递信息的媒介。图像的概念非常广泛,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造型艺术中的国、油、版等传统的图形图像外,在当今社会,摄影、影视、数码图像、计算机图像、商业广告、平面设计、商业包装等都在图像的范畴之内,可以说人类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与运用能力都在影响着对图像的内涵与外延的解释。现代图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语言形式,逐步转型为“文化”,由关注形式语言风格而转为以作品图像为审美核心和图像作品所传达的完整的文化信息。在大众视觉传媒文化领域里,图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成为新兴的大众文化传播和沟通的符号,并且以其独特的学视觉魅力确立了它在大众传播中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一种极易被接受和识别的,刺激感官的视觉表达。如果说19世纪的图像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而现代数码技术更是使图像将现实中的孤立现象任意地进行组合成为现实,按照自己的形态观念和审美趣味使图像信息无差别的制作、复制、储存、共享与传播更是使我们的大众文化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作为大众文化的图像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也影响了整个艺术形态的发展环境,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可以说图像的魅力已经跨越了一般绘画表现的审美局限,从现代图像图形里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绘画表现里所看不到的东西。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大众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主导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的意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商业娱乐、美学等四大主题。它不仅满足了一般人难以实现的肖像欲望,而且号发毕现的图像也满足了人们对“真实”和“自然”的要求。使得肖像画走出了精英的圈子成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用的“视觉快餐”。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图像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型的“制造”其精神内涵与肖像画的精神内涵以及艺术性的“创造”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三、肖像画的发展

肖像画的产生和图像技术的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保存形象、贮存记忆的本能需要。21世纪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靠图像说话的读图的时代,图像对肖像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随着这种影响的加深,原来肖像画的形态也会发生很多变化的。

图像时代高度的视觉刺激和感染力,和惯用的文学、哲学、社会学方法来阐释和解读图像不一样,影像的质地有高度的视觉幻觉和感染力。肖像画回到了视觉,或许图像后面的方法论和图像线索才是更核心的问题。肖像画不可能达到数码图像那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不可能批量地复制,但是,肖像画所具有的原创性和艺术性,那种对艺术语言本身的挖掘、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也是图像所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且,绘画是需要看原作的,任何复制和传播都会给肖像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感染带来视觉的伤害。

最后,回到图像冲击下的肖像画如何发展上,我们认为,肖像画家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既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和技术模式,如果老是停留在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里面,是很难走出肖像画局限性的圈子的,在绘画的语境里面找到一种跟时代相吻合的更具挑战性的表现方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审美观念变化的要求,在肖像的真实中寻求视觉的刺激,并且进一步地把肖像艺术传其神,写其心的艺术精神境界进行传承,才能为肖像画带来实质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殷双喜.图像时代的肖像(J).美术研究.1999.3.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艺术精神肖像画图像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肖像画
糟糕的肖像画
肖像画
A、B两点漂流记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清初遗民万寿祺书法研究
试析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