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08-11-04王佩卿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圆柱线段积极性

王佩卿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数学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想问题,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 唤醒“问”的意识,使学生想问

质疑的意义,对多数学生来说,是缺乏认识的.因此唤醒学生“问”的意识,使学生产生想问的冲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常给学生讲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任何科学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教师或某些同学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 增强“问”的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学习潜能,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有些自卑;自己有问题,却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挨老师的批评、指责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得不耐烦,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相反,若能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鼓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增强提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如有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纸片长20 cm,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同学们看着题目苦思冥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这道题不能计算.”于是我给补上一个条件:宽15 cm.大家很快算出了结果.这时有个调皮学生举手说,这道题不要宽这个条件也能计算剩下纸片的周长.这大出我的意料,但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我只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是吗?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结果他讲得头头是道,我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导,保护了其积极性,并鼓励同学向他学习,多思考、多提问题.

三、 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会问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思维来自于疑问,意向产生于恰当的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而且问题情境的确定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应把学生带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创造问题情境,一要抓住“趣”,二要抓住“境”.

1. 趣.以趣生趣,由疑点激发学生思维,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骑圆轮单车的快而且稳,骑方轮单车的慢而且颠簸得厉害,同学们都被骑方轮单车的滑稽样逗乐了.学生由趣生疑,教师趁热打铁,问: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圆轮单车为什么又快又稳?圆有什么特征?圆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画圆等.这样,学生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认识的乐趣.

2. 境.情境创设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课前我做了简单的教具:三组带有刻度的线段,第一组的长度分别是3、4、6,第二组的长度分别是3、4、8,第三组的长度分别是3、4、7,同时要求学生明天上数学课每人带三根小细棍,要求长度不一.课上我首先提出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是否任何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3)把你们所带的线段演示一下,看能否构成三角形(不改变线段的原有长度)?结果一部分学生高兴地举起手来:“我成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老师,我没做成,有一条线段太长了,要是能去掉一点就成了.”这时我叫一个成功的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我的教具,发现第一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而第二组线段首尾不能顺次相接,构不成三角形,第三组线段首尾能顺次相接,但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也构不成三角形.好多学生发现只要把长线段去掉一点,或把短线段再延长一点,就能组成三角形,那么长长多少?短短多少?有没有限制?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最后自行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四、 体验“问”的快乐,使学生爱问

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的动机——成就动机.教师对学生发问的精彩之处,要给予及时的言语表扬,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问”的快乐.如,在讲“圆柱侧面展开图”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像课本一样沿圆柱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有个学生却争议说:“我的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热情地表扬了这个学生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学生也情绪高涨.这时一个平时不爱言语的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那么怎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爱因斯坦对他能成功的回答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喜欢刨根究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促进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圆柱线段积极性
圆柱的体积计算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