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2008-10-23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精细化教学质量

马 军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为此,我校树立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管理理念,力求在教学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一、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

1.将精细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教学常规的细节之中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此,我校早于2003年就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优质办学。伴随着精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感悟到“教学管理无小事”,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感悟到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成就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为让更“精”、更“细”做好工作的意识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我校坚持从要求抓起、从规范抓起。学校根据现状,修改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50条”,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到学生管理、学生质量,再一次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例如,上课时间还没到,当两分钟预备铃响起时,所有的上课教师都已来到教室,整理一下着装,理一理思路,酝酿一下情绪。铃声一响,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了。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措施的一种,“候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教学习惯。

2.以四坚持为依托,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

一是坚持教学情况跟踪检查制度。教学干部、学科大组长每月一次、同年级教师每两周一次查阅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二是坚持校级教师教材分析交流活动。为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引领教师把握教材体系,我校连续两个学期开展了全校教师参与的教材分析交流活动。教师们就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的重难点等内容,以表格等形式进行了分析交流。教材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尝试。

三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备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顺序为:当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改。主备人在集体议课、说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再次修改教案,形成本教研组的精品教案。

四是坚持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针对我校部分年轻教师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灵活驾驭和有效引导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现状,我们开展了培养青年教师3个“一点”活动。

“学一点,提高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使自己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为此,学校已连续几年坚持校长赠书活动,目的是引导年轻教师向书本学,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接纳和吸收一切有用的新知识,不断地改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向名家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为此,学校本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学管理思路,开展了专家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了教师与新课程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学生对话的对话文化,使大家在倾听、陈述、实践、反思中,共享经验,共赢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学行为与先进理念的尽快跟进。

“用一点,培养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们用自己学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索,使理论与实际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学展示课、青年教师沙龙论坛、跨校联聘、课堂教学每周半日开放、同龄教师教学竞技等实践活动。2005年,学校开展了校级骨干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经过学校评审小组硬件审核、集体听课、专家任评委的答辩考核等环节,校级骨干、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活动的开展,既是考核又是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写一点,学会研究”。最好的发展莫过于自主发展,最有效的培育莫过于自我培育。基于此种认识,我校精心设置了《呼家楼中心小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意在激活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思考中持续改进。档案每学期一册,分学期栏目和月栏目:学期栏目中,前设“个人素质与业务水平的自我发展阶段性目标、个人优势劣势分析、自我要求、本学期力争有所改进的工作”等内容,后设“学生家长评议、学校寄语、学期考核评价结果”等内容;月栏目中,设“本月阅读书目文章、最有感触的学习记录、学习与工作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成功之处的自我赞赏”等内容。《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下了教师们自我提升的愿望,也记下了他们自我培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调控的坚实足迹,借助这条小径,教师们正在努力走向日趋完美的教学行为。

二、质量因精细化而提升

精细化管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办学。为此,我校树立了“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提出了“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办学理念。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意识,注重过程评价

学校构建了三级质量监控网络: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目的是及时了解教师们常规工作的落实,调研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以更有效地监控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状况。

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内容涉及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两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困生名单,定期(每月一次)测查基础知识,对本年级学困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教研组长定期(每月一次)检查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改正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以年级组为单位做好单元检测。

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加强课后反思。帮助教师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学校定期由科研室的教师翻阅、批改教师们的案例反思,指导教师们把事例转变为案例,并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从而使教师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个别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实践;做好每一节课的自我监控,思考设计每节课教学效果检测题。

2.建立学优生与学困生并重的监控机制

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学困生档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施以更为有效的改进办法。教师们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向他们传递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校范围内总结推广学优生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并编印成册。我们还尝试了建立星级服务制,聘优秀学生为导师,在前期总结的良好学习方法中,得到本年级段同学的认可,即为三星级导师,任务是指导一名需要帮助的同学,与学校课题组教师签订协议书,经过考核合格后晋级;四星级导师带两名需要帮助的同学;并聘为学校课题组成员;晋级到五星级的导师,将荣获星级导师的荣誉称号。

3.全面推行教学“行政会诊制度”

一走进: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周半天深入一个教研组,按不同需求、不同形式进行诊断,如目标式诊断、主题式诊断与综合性诊断、分类性诊断相结合的不同内容的诊断,使每次诊断的目的性更明确,重点更突出。通过听教研组的两节研究课(是组内本学期研究专题的一种体现),看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学习交流材料、组内备课作业自查互查,以及组内对学困生监控状况等显现教研组教学研究痕迹的文字性材料。

二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通过看课堂,查材料,访学生,全面诊断教研组的整体教研状况,以求更周密、更精细地了解教师,感受教研的困惑,帮助被诊断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课堂,找到问题,减少“无效教学”;帮助教研组寻求多种教研途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自我研究能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三反馈:在整体调研、汇总的基础上,再次集体走进教研组,进行调研反馈。让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每一次会诊真正在关注课堂、关注每个师生、关注每个教研组、关注每个教学细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放弃细节的管理就等于放弃管理的全部,只有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才有最终结果的完美无缺。□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教研组精细化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