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2008-09-10

北方经济 2008年16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国际贸易

黄 琼

摘要: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FDI流入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提出我国引资政策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关键词:FDI 国际贸易 贸易条件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增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力。FDI具有促进东道国生产、贸易数量增加、生产要素比例变化、生产率提高等多种效应,这些效应必将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及该国在世界贸易利益分配中地位。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的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

一、贸易条件的种类及其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在经济学理论中贸易条件可分为三类: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简称NBTT)、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简称ITT)、要素贸易条件(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FTT)。

价格贸易条件又称纯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反映的是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公式表示为:NBTT=Px/Pm,式中Px、Pm分别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增加。

收入贸易条件是联系出口数量,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整体进口能力的指标。公式表示为:ITT= Px/Pm·Qx。式中Qx为出口数量指数。由于ITT是由NBTT和Qx两个因素决定,在NBTT恶化时,由于Qx有可能大幅上升,ITT有可能不降反升。由于ITT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以及通过对外贸易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直接。但是,该指数无法说明ITT的改善是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技术含量提高还是由于低价促销带动出口数量增长引起的,所以,其无法表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竞争能力。

要素贸易条件(FTT)又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sing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SFTT)和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DFTT)。其中SFTT=Px/Pm·Zx,DFTT= (Px/Pm)·(Zx/Zm)。式中Zx和Zm分别是出口和进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指数。要素贸易条件表明,NBTT恶化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出口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出口价格下降,而国外进口品生产率的下降会使进口价格上升。但无论发生哪种情况,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是否超过了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而不是取决于价格贸易条件。

可见,贸易条件的变动主要与出口价格、出口商品数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有关。而FDI的流入可以改善东道国的生产、影响出口商品价格和数量,并通过技术外溢等间接效应得影响,提高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二、FDI的“生产效应”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态决定了贸易的商品结构,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和要素价格趋于相等。我国劳动力丰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外资的大量进入解决了我国的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资本—劳动比(K/L),进而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某国产量增加时,如果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不变,或是增长幅度小于供给增加幅度,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如图2所示,当该国的出口商品X的供给量增加,即提供曲线由L变为L',假设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不变,即D曲线不变,则X相对商品价格就会由P降低为P',该国的贸易条件就会恶化。

实际上,由于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的同时,世界市场上的需求量却并没有提升,产品的价格也存在长期持续走低的局面。相反,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初级产品价格的急剧上升和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都有所改善,尤其是能源出口国。如图3所示,自1980年至今,我国贸易条件呈现出波动性的下降趋势。从1980年到2005年,恶化幅度达到25.64%,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11.11%,而这期间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幅度达5.15%。

价格恶化加剧的同时,我国贸易条件的波动性也非常大,本文采用统计方法中测量变量离势的指标——标准差来衡量NBTT波动性的大小。通过计算,1980-2005年间,中国的贸易条件波动率为7.99,发展中国家为5.76,发达国家为3.84,而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已过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造成的。这说明,我国的进口能力和对外贸易状况并不是很稳定。

三、FDI“贸易效应”与收入贸易条件

许和连(2002)、冼国明(2003)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关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的确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谢冰等人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FDI流入量与我国的对外贸易之间,尤其是出口贸易间存在着正相关性。从图4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FDI也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公式ITT=Qx·NBTT可知,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当NBTT不变、改善和恶化时,FDI的收入贸易条件效应将不同。当NBTT不变时,FDI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进而改善该国的ITT;当NBTT改善时,FDI的流入同样能够改善该国的ITT;当NBTT恶化时,若FDI引致的出口数量增加幅度超过NBTT恶化的幅度,则该国的ITT还是能够得到改善,反之,ITT也将恶化。从图5中可以看出,出口数量的激增弥补了我国NBTT恶化的幅度,使得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

四、FDI“技术效应”与要素贸易条件

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量外资流入产生了显著的溢出(Spillover)效应,FDI对中国工业的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外资企业凭借在技术、原材料来源、规模经济、销售渠道和产品开发更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抢占了市场份额,在短期对内资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使国内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进展缓慢,形成严重的技术依赖。

(一)FDI流入对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

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企业,其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必然比内资企业的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将改变我国的单要素贸易条件。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生产率不断提高,2000年达到了1980年的13.87倍。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存在恶化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很大,弥补了价格条件的恶化,使得我国单要素贸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我国是否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