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学习策略之我见

2008-08-23余熳炜汪成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平面图纸片正方体

余熳炜 汪成英

探索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学生不仅能提出各种问题,而且能够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领悟数学知识,形成相关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

设置悬念情境,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新课前,教师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疑问,巧设悬念,让学生尝试练习、猜想、讨论,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求知心理状态.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形成知识与技能,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二、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料,是创设探究的必要条件

资料的背景要现实有趣.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只有教学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时代特征,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世界,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让学生能充分地、主动地表现自我,给学生思、疑、问、说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评价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时间.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同时培养其探究的意识.

四、选择合理的探究方式,实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

1.操作引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活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发思维,从而感悟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问题——操作——发现——讨论.

案例1有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它撕成3小片,第二次将其中的一小张又撕成3小片,以后每一次都将其中的一小张撕成3小片.(1)撕了5次后,一共有几张纸片?n次呢?(2)能否撕成2 001张纸片?能否撕成2 002张纸片?

四人一小组,先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己动手操作,各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这样,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激起学生探究意愿的问题情境,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2.活动体验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初步学会“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基本程序是:问题——实验——交流——拓展.

案例2探究: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实验材料(1个正方体、铅笔、双面胶、剪刀),各组相互交流,尽可能得到不同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师首先给正方体12条棱进行编号(如图1).找出来的各种情形要没有重复,又没有遗漏(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能够重合的,只能视为一种).所得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去其重复的,补上遗漏的,诱导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图形中寻找规律,从而得出按正方形个数最多的一排分类来找,共有11种平面展开图.

3.猜想验证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材料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通过对话和讨论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基本程序是:问题——猜想——探究——验证.

案例3如图2,4个图都称作平面图,观察图2(2)和表中对应的数值,探究计数方法并作答.

(1)数一数每个图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多少区域,并将结果填入下表[其中(2)已填好].

(2)据表中数值,写出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3)若一个平面图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利用(2)得出的关系,这个平面图有____条边.

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按提供的数据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把结论学习转化成对整个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

4.观察归纳式.让学生观察大量的事例,再探究规律,归纳规律.基本程序是:问题——观察——比较——归纳.

案例4平面内有若干条直线,可将平面最多分成几个部分?两条呢?三条呢?……n条呢?

教学中,通过画图,由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现象入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等,从而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究学习,培养了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猜你喜欢

平面图纸片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数小正方体
《景观平面图》
拼正方体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