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将“扶贫工程”进行到底

2008-08-21陈世高

慈善 2008年2期
关键词:嫂嫂孝感二嫂

陈世高

2007年进入冬天,我回老家看望姐姐和二嫂,在寒冷的冬天,我乘公交车由孝感直达应城市陈河镇,步行几里到陈家庙湾老家。姐姐和二嫂见我回来,异常高兴,村里老人们以十分羡慕的口吻对我姐姐和二嫂说:你们真好呀!有个好弟弟,他以又回来实施“扶贫工程”,他帮助了你们几十年,真不简单。今年是百年一遇的大雪,天气严寒,姐姐最困难,我安排女儿再次送钱物给她。

此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是供给制,对家中无力照顾,到了1952年实行薪金制,当时他们尚未分家,我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外全部寄给母亲,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感谢哥哥、姐姐、嫂嫂过去对我的帮助。1955年和1956年组织上送我到上海学习,妻子除了给我生活费以外,把下余的钱送给我的母亲,直到1957年以后,我相继有了三个孩子,负担重了,但是也未忘记他们,即使我在1959年被打成“右倾分子”,撤职下放农村劳动三年,我的妻子代我行孝道和帮助哥哥姐姐嫂嫂,也未中断。到了上世纪70年末我的孩子相继参加工作,我的负担逐步减轻,就加大对老家的支援力度。80年代我的母亲、大哥、大嫂和二哥相继去世,我就把援助的重点放在姐姐和二嫂的身上..

长期以来,我对家中的援助主要是钱、衣服、鞋、票证等。他们的人口多,孩子们长大了,老房子住不下,计划撤掉老房子,各自做新屋,哥哥们进城征求我妻子的意见,要把我们算一股,参加分配老房子。妻子说我们不要一片瓦一根木,你们做新屋都有困难,我们尽力支援你们。于是,她将全部积蓄1200元支持他们,每家400元,还帮助他们买砖瓦、买木料,这在上世纪70年初是了不起的事。除了每年定额支援外,他们有特殊困难找上门来,也给予支持,可说有求必应。1952年我由应城县来到孝感地区学习,母亲步行由老家来孝感对我说:二哥无钱结婚,二嫂不能接进门,我立即把手上的钱全部给了母亲,这样,二哥才成了家。

老友们常问我,为何半个多世纪支援老家?我说:我的经济条件比哥哥姐姐好,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他们没有;孩子们都在家务农,而且混得不大好,我的哥哥、姐姐、嫂嫂年高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较为困难;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哪还谈得上爱人民、爱祖国呢?我有责任帮助他们。我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麻将,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把节约下来的钱支援他们。

更重要的是,我的母亲、两个哥哥、姐姐和大嫂,对我情深义重。父亲牺牲后,母亲夜以继日地劳动,含辛茹苦,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四个艰难度日。穷人孩子早当家,当时我只有一岁,姐姐和大哥也只有七八岁,就参加农业劳动,大哥二哥长到十几岁就跟人家做长工,哥哥和姐姐都未上过学,母亲和他们却把我送到学校读了几年书,这在今天新社会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的旧社会,我们全家不得温饱的情况下,还让我去读书,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况且冬季雪雨天,哥哥们就背我上学。

1948年秋,母亲送我参加工作,把我引上革命之路。后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由穷苦人家的孩子成为国家干部,曾担任县、区党委主要领导职务,我有今天,除了党的教育培养外,是与母亲的抚养和哥哥姐姐们的呵护帮助分不开的,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虽然我已是年逾古稀离休多年的老人,但是时至今天,他们对我的恩情牢记心中,永远不敢忘怀。现在健在的只有姐姐和二嫂,只要我不在她们的前面离世,一定把这个“扶贫工程”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嫂嫂孝感二嫂
嫂嫂
黄文军
孝感令
神灯
老伴
闻香抢钱
不包换包修
店里不知身是客
“喇叭”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