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及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

2008-05-31苏万青郑晓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4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学科历史

苏万青 郑晓芳

高考冲刺阶段(四、五月份)的复习对同学们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是同学们依据考试大纲,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提升历史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本文结合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考试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特点以及本人高三历史教学的实践体会,谈几点对这一阶段复习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的要求

(一)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核目标与要求及命题设计思想

就历史学科能力来讲,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是运用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对历史材料或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运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说明历史现象;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阐述。考试大纲提出了“语言准确,逻辑严谨”的能力要求。“语言准确”指历史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即在书写有关答案时尽量使用历史学科的专用术语表达有关史实、概念和历史结论等。“逻辑严谨”指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即在书写有关答案时所表现出的清晰的思路、有序而完整的结构以及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

历史学科试题设计思想是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影响的历史问题为素材,结合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情境,论证和探讨相关问题。强调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适当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2008年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新变化

2008年考试大纲历史学科新增考点19个。其中《中国古代史》有5个: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唐朝府兵制与募兵制;隋唐时期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庆历新政;宋代史学。《中国近代现代史》有10个:洋务运动的效果;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华北事变与瓦窑堡会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世界近代现代史》有4个: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亚洲人民民主国家;新科技的发展与特点。

其变化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史上关于夏、商、西周的经济重点要了解青铜文明的表现。在农耕文明时期,隋唐的商业相对繁荣。古代封建城市的典型代表长安,体现了封建都市的概貌。唐朝不仅有长安、洛阳这样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还有南方的扬州、成都等商业中心,金融业也有发展,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增加了近代化的内容,如洋务运动的效果与教材观点不同,更多强调它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体现政治近代化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从客观上讲,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政治革新。从社会发展角度思考,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思想斗争,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政治思想的不断进步,思想近代化推动了政治变革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近代后期的历史更注重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内容及农民问题,如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世界近现代史侧重历史发展线索的清晰,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使近代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内容更完整;“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使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容更丰富。同时,新增考点重视创新,如唐朝的军事制度、美国的政治体制、新科技的发展等。对这些新增内容,同学们在考前一定要进行重点复习。

二、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

(一)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强化重点知识

1.系统复习基础知识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命题看,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是只考查知识的覆盖面,而是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强调某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历史,必须把握其总体的脉络,掌握教材的基本线索。同学们不仅要了解教材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联系,还要构建每章重大事件之间的相关体系。

针对文综试题特点,这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还应以运用历史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搞好学科内综合,强化学科同类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联系性,重视主干知识的结构化和重新组合,提高复习效率,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思考某一个问题。如可将与台湾问题有关的内容整理为:①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台湾在元朝被称为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清前期设台湾府;中法战争后,设台湾省)。②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与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③国际法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同(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等中国领土;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国与各国建交的重要条件)。④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变化(承认台湾为中国领土→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重新承认台湾为中国领土)。⑤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方针和首先实现“三通”的建议;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阐明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等)。

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搞好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是构成学科整体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即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能体现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内容;能反映评价历史事件的生产力标准和客观实践标准的内容以及与社会现实问题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从学科角度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如中国古代史将中华民族的崛起、强盛与衰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作为主干内容;中国近现代史要重点了解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现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探索符合国情强国之路的历史,重要的中外关系等内容;世界近现代史要重点抓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脉络,近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整体化的形成,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及影响。对于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要准确无误地记住,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

另外,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从类型上看,方法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是重点。方法性知识强调迁移,比如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有政治、物质、技术、劳动力、市场几个方面,那么,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时,可以将这一结构性知识迁移过来。应用性知识重在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类知识在高考中容易成为命题的重点。可见,应用性知识从命题角度可以称作命题性知识。比如在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上,特别是在转型时期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在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上长期起作用或产生影响的典章制度等;在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上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事件、典章制度等;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今天仍有影响、有值得重视和借鉴意义的内容等。

(二)历史解题技能训练应提高有效性

考前同学们会做一些模拟训练卷,以检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科技能。训练不仅要巩固、深化、活化所学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练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但要避免“题海战术”)。在冲刺阶段复习中,能力提高的关键是重视历史解题方法的内化,因此,要加强训练的有效性。

1.高度重视并提高答选择题的正确率

具体方法是:一要总结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技巧,尤其对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把握准确,然后再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别;二要注意审准题干含义,扣住关键词语,看清选择的角度和方向;三要推敲四个选项,不仅要弄清应选项的应选原因,而且还要明白非选项的不选原因,力求达到解答一道选择题、激活一串知识点的目的。

2.加大新情境类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力度

具体方法是:一要研究高考试题,明确试题的情境、立意与设问,同时仔细分析答案,把握审题要求和解题思路,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答案中体会“怎样答”——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二要注重培养自己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题目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充分重视审读试题的引导材料,明确引导材料的核心内容,确定其对答题的有效信息;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看清题目设问角度和答题的依据;组织答案时,注意答案要条理化,要运用学科语言,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还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书写清楚。三要重视模拟考试后的反思性学习。每次考试后应仔细分析试题出错的原因,并进行归类,找到解决方案,在反思过程中改进、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解题质量,从而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3.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提示

文综试卷材料题注重提供新的材料,因此整合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分四类进行归纳:

(1)文字材料类:①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即根据材料显示的时间、出处、注释、设问及材料内容,依托课本,对材料重点词语进行推断。②运用有效信息阐释问题。即根据设问,划分材料层次,提炼每一次层次的含义,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作答,并将有效信息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予以分析。

(2)数据图表类:①读懂表格的标题,明确表格反映的内容。②根据设问,对表格数据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注意时间、分项栏和数据变化的起点和终点,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③结合历史阶段,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规律,得出相关认识。

(3)历史地图类:①了解图题、图例及注记。图题高度概括了地图反映的历史内容,图例是地图中的说明符号,注记是地图的一些标识,了解这些都有利于阅读地图。②根据设问要求,搞清楚解题思路,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③利用提取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④若是一组地图,它们反映的历史内容往往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可认识到历史事物的发展态势。

(4)漫画、图片类:①从图画中分析漫画或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②认真分析其中的图片和文字,从中获取历史信息。③根据问题,结合图画思考作答。

很多同学做题不得分或者得低分的原因,不是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内容不知道,而是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没有扣住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以致失分。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考分数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进行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训练,精选试题进行限时训练。

总之,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我们要做到审题准确、思路清晰、表述规范。只有经过训练,知识、方法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三)注意对历史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合理整合

1.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当前(当代)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复习时,确定社会热点问题的依据是时政新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老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的热点、三个学科交叉的问题、近年的长效热点问题等。

现实热点问题很多,是否能作为命题的载体,从近年来的试题看,具有学科热点、时政热点和人文热点的综合性热点是命题的重点。笔者个人认为主要依据有四点:一要看热点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二要看热点问题与考点的关联程度;三要看热点问题是否与政、史、地三科基础知识相关;四要看是否属不同热点的交叉点即混合热点。符合以上几点才易于命题。

2.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要合理整合

历史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社会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重视历史问题的史鉴功能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历史“热点问题”要能集中和鲜明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意义,体现历史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文情怀,而这种体现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件辐射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的程度,对热点问题不仅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还要进行有效处理,而不能盲从。历史热点试题注重选取与当前社会有关的重要历史知识为命题素材,这样既能充分考查考生的认知水平,又突出了中学历史的主干知识和历史教育的内容。如儒家思想的变化、祖国统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紧密结合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等历史和现实问题,值得同学们去重视。

历史学科关注的长效热点问题有: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近代化(现代化)问题,政治文明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问题,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发展问题(西部开发,中部崛起,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的发展);世界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联合国的作用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制度创新与社会进步问题,民族主义问题,现代化问题,人类文明发展问题,人文奥运等。今年的文综热点问题有:中共十七大召开,宏观调控,2008年奥运会举办,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外贸易(中国与欧洲贸易),与日本的经济交流,能源问题,武汉城市群发展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问题,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交流),“嫦娥一号”发射等。

3.2007—2008年的重大历史周年纪念事件

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十分关注对重大历史周年事件的考查。2007—2008年的重大历史周年事件有:

(1)中国古代史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627—649年出现贞观之治;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98年戊戌变法、周恩来诞辰,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27年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昌起义爆发、八七会议召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1938年中共洛川会议召开、台儿庄战役爆发、《论持久战》发表,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三大战役开始,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海南经济特区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等。

(3)世界近现代史部分: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会议召开,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等。

总之,历史学科冲刺阶段的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明确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以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兼顾历史知识与热点问题的整合,提高获取、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学科历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新历史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