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词比较赏诗词

2008-05-27蔡晓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品味诗词古诗词

蔡晓鹏

【摘要】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对诗词语言进行鉴赏,能让学生更好的品味诗词语言的妙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换词比较;赏析语言

传统的诗词教学,常常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那么,如何对新课标下的诗词语言进行赏析呢?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鉴赏诗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诗词鉴赏,可以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所谓换词比较,就是通过一个新词去替换原词,把它跟原词进行比较,从而一显高低。

换词比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中语言的准确和优美。如: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换成“英雄”就不好,因为“风流”说明了主人公周瑜功业盖世,儒雅风度,可谓战场和情场两得意,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把“强虏灰飞烟灭”的“强虏”改为“樯橹”也不好,因为“强虏”是强大的敌人,通过写敌人的强大来突出周瑜的韬略过人,气度非凡。通过换词比较,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见,换词比较,细细推敲,体会诗词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能让学生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尽早进入诗词的情景,感知诗中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是诗词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换词比较,老师能让学生鉴赏这些看似平常却又恰到好处的词语,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思考,提高他们鉴赏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的“绿”字,如果拿“到”、“过”、“入”、“满”等字与之比较,就可清晰地感受到“绿”字的妙处:不但让人满眼绿色,感受到春光无限的气息;而且富有动感,好像春风吹过,江南便开始变绿了,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总之,“绿”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学生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用其他字眼的话,就让人感觉逊色多了。

换词比较品味诗词,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可以让学生从比较中品味到词语的含蓄、隽永,更加容易感悟和深入挖掘诗歌的意境。例如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为“敲”字,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而且是意境上的分别。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了这一瞬间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倘用“推”字,就显得鲁莽一点,当然也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可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将文中的词语与其他词语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也就能“潜心会文”。这样的教学,不仅引领了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巧妙之处,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

“比较的方法也是符合人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真善美的事物总是在同假恶丑的事物相比较中才显示出它的价值的。”(陈新璋《诗词鉴赏概论》)总之,教师通过换词比较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而且可以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品味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猜诗词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