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七首》教学设计

2008-05-27周寒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用典怀古诗句

周寒珍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加上其后《其他古诗词背诵篇章》中的词六首,共13首词。以往篇篇详细讲解,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究竟用多少课时,如何来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可以用4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具体设计是将13首词分类整合成四大块,从婉约词、豪放词、用典、化抽象为具体的描写技巧的探讨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意象的理解、形象的把握、表达技巧的运用方面鉴赏诗词,真正做到教有所依之法,学有所得之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品味词的意境,掌握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景物特点、对融情于景手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重点讲授《雨霖铃》,点拨《鹊桥仙》,学生自读《菩萨蛮》《苏幕遮》两首词。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找出词中所写景物,概括景物特点,明确词章所抒情感。

景物: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天(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

特点:细弱、缠绵、蕴藉、感伤、凄美

词章起笔用融情入景的手法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酿造出离愁别恨的气氛。“杨柳岸,晓风残月”句,设想与好友分手后的情景,将最能表现离愁的意象“杨柳”“晓风”“残月”组合入词,渲染了浓烈的离别气氛,增添了抒情色彩,从中可窥见词人心灵深处的沉重哀伤。全词抑郁低沉,情调凄怆。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赏析《鹊桥仙》,教师点拨。学生课后自学《菩萨蛮》《苏幕遮》两词。

三、思考探究:

《雨霖铃》《鹊桥仙》《菩萨蛮》《苏幕遮》四首词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明确:这四首词皆属婉约派词。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词,多写个人遭遇、儿女情愁、羁旅之思,红、香、翠、软,题材狭窄;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含蓄蕴藉;风格委婉绮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豪放词派,品味用豪壮语言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学重点】景物特点,对豪放词风的理解。

【教学设想】重点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点拨《金陵怀古》,明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找出词中所写景物,概括景物特点,明确词章所抒情感。

景物: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特点:宏伟、壮阔、气势磅礴

作为客体的描写对象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极目无限。

词章的豪壮情调不仅表现在写景方面,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章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正因为如此,已过周瑜年龄的苏轼最渴望的就是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二、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赏析《金陵怀古》,教师点拨。

三、思考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金陵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词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三首词都属豪放派词。以苏东坡、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不拘泥于写传统的离愁别绪,而是将江山、人物、历史、国事等融入词中,题材多样;气势雄浑,境界阔大,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风格豪迈悲壮;铺叙事物,直抒情感为其主要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词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用典的作用。

【教学设想】重点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学生课后总结本单元所学词章用典情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什么叫用典?

明确: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或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引用前人诗句加深词中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用典故,并说明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词的上片借用历史人物抒写自己的抱负,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一样抗敌救国的热情和恢复中原的愿望。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抒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达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三、学习《扬州慢》一词,要求学生说说词中哪些地方引用了前人诗句?

明确:这首词引用前人诗句很多,如“豆蔻词工”来自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好”化用了杜牧《遣怀》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另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借用词中某些词语,也可以是借用原句、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化用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等。

四、总结:古诗词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又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词中描写“愁”这一情感的名作。

【教学重点】探讨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表达技巧。

【教学设想】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虞美人》《声声慢》《一剪梅》三首词的学习,掌握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诗言志,诗为心声。我国古代不少诗人或因对现实的不满,或因生活上屡遭挫折,总是愁眉不展。所以中国古诗,留下了不少“愁”诗遗产。“愁情”是无形无状、虚无飘渺的,诗人们是怎样用形象的语言写出抽象的愁情的呢?

二、学生自学《虞美人》《声声慢》《一剪梅》,要求:

1.找出三首词中描写“愁”的句子。

2.探讨“愁”情描写技巧。

三、明确:

1.《虞美人》《一剪梅》《声声慢》三词分别描写了李煜的亡国之愁,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丧夫悲痛、凄凉之愁。

2.写“愁”的句子: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3.归纳“愁”情描写技巧。

明确:(1)(2)句直接描写愁情之重,只是(1)句用反问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第(3)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高度的夸张和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感情就像东流的长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第(4)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需用“计”来“消除”,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却”写出“情”运动之速,愁之深重可见。

猜你喜欢

用典怀古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竹叶沟怀古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