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2008-05-27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新课改教学方法

杨 琍

【摘要】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一、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确定教学内容。二、依据高中《语文大纲》整体要求、教材体系及单元要求来明确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阐释,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甚至增删、更换;既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的延伸。一句话概括,“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这一全新理念给高中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材的传授者变为教学内容的开发者、研究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应尽快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

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面对一篇课文感到最难的问题是“教什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或同一老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确定不同的侧重点:有的立足有感情的朗读,有的立足主题的分析,有的立足语言的品味等等。教学内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呢?原因之一,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很难面面俱到。原因之二,由于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并不是专为教材来编写的,这些文章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都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自身的、独特的价值,即“原生价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从而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真实地阅读课文的同时,不但获得了课文所传播的信息,同时获得了‘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教师如何选取教材价值,如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获得两种信息,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课文价值的多样性,又不可能在一两节课中完全实现,于是便形成教师难以取舍的现象,结果只能凭教师的理解选择了。原因之三,教师个体存在差异。由于教师的文学修养、教学能力、性格爱好等不同,面对看似明确的教学内容,如何具体选取便会有较大的差异。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下面我谈谈粗浅的一些认识。

一、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来确定教学内容。或许有人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于教学内容之中岂不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难融合,更难以操作,我们便只能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困境中尽可能较合理地确定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1.对文质兼美的名篇应以“正确理解与欣赏”为教学主要内容,偏重于语文课的文学性功能,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材中像中国古代诗歌、精美散文以及现当代优秀作品等承载着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应该把“正确理解与欣赏”这些名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即用心去触摸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带着“他的成见、他的同情心、他的情欲禀赋和他的价值体系”悄无声息地走进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走到作者的身旁直至走入那真实的心灵。如学习《边城》,学生对翠翠、天保等人物那自然、淳朴、追求真爱的特点的理解没什么问题,但对“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不能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孤寂、无奈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解与欣赏”。又如,在鉴赏诗歌时应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还要感受并欣赏诗的韵味。宋朝诗人周密在《夜归》中写道:“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根据诗题“归客”以及“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出了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并不太难,但如果要分析“竹窗斜漏补衣灯”的妙处就需要进一步体会该诗的韵味了。

“正确理解与欣赏”还可体现在正确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鉴赏。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的同学在对全诗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海子是在经历了很多坎坷与不幸,甚至已对人生、现实失望时,才对那种平静的诗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可以理解;但我更向往那种在海浪中搏击,在悬崖峭壁迎接风雷的更加激情澎湃的生活,尽管艰辛,但我还年轻,我要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学生这样富有个性的赏析,只有在激起内心情感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2.对一些在结构或表达技巧上具有典范性的课文,可以总结一些基本规律、操作方式,从而偏重于语文课的工具性功能。如果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夏丏尊先生认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是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对于具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的典范性文章,学生需要在阅读的经验和揣摩中去发现、总结,最终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叶圣陶曾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务,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训练必须讲究方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另外还须在不断地训练中学会举一反三,并养成习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引导学生揣摩、寻找并归纳、概括文章所显现出来的“共同法则”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有章可循,为举一反三打好基础。在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应先弄清按什么顺序写,写了荔枝的哪些特点,再分析引用的句子的作用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总结科学小品的特点。这样就把阅读科学小品类文章的方法弄清楚了。又如学习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可以把《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放在一起比较,通过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由事说理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古代游记作品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

3.对一些具有独特魅力而又有明显特点的作品,可以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功能。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的创新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理解和选择,这种理解和选择是现在的《标准》明确赋予语文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而要承担责任、行使权利,显然需要语文教师基于学理的专业反应——不但是需要专业的知识、能力,而且要将专业知识、能力建筑在一切为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尽可能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功能,并能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明显提高。高中语文第一册《我有一个梦想》,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演讲稿有不同之处,除了演讲稿应有的特点外,它更显现出言辞优美、激情澎湃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考虑到它作为演讲词所具有的逻辑性强、针对性强、鼓动性强的特点外,还应考虑它文学色彩浓厚、感情强烈的独特之处。在教学中应该确定把什么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试图把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内容,先后尝试了结构层次梳理法、朗读法、表演展示法等方式,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学生不了解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黑人命运是多么的悲惨,用朗读法、表演展示法都无法体会作者那心怀天下的博爱、立足时代的伟大与澎湃的激情。如果我们把演讲词的规律总结一下,结合演讲词本身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理解,分析马丁·路德的伟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激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那么学生的情感才会融入文本,从而真正走进文本。

二、依据高中《语文大纲》整体要求,教材的体系及单元要求来明确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在《语文大纲》的要求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各单元各有侧重点,在分散的单元中,语文知识不断加深,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语文教材看似零散,没有数理化那样有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但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严格按照《大纲》、教材、单元提示的要求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升。

有的课文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我们就应考虑《语文大纲》的整体要求、教材的体系及单元的具体要求。如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一文,作者林庚旁征博引,论述了“树叶”“木叶”“落木”“落叶”几个词语在诗歌中的不同含义,从而表明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根据单元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应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并通过作者引用的诗句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内涵。如果把理解文中的诗句,感受“树叶”“木叶”“落木”“落叶”几个词语的不同含义作为教学内容,固然更能展示教师深厚的文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但这样的教学偏离了单元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就丧失了。

总之,只有弄清语文课文的类型,依据大纲、单元要求,勤加思考,灵活处理,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显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新课改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