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2008-05-16符金枝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学校

符金枝

编者按:

新课程要求学校变革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由技能熟练型,发展为自主研究型;改变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使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改革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迈向课程领导,服务于师生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的广大干部、教师以对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改革实验和理论探究,在对已有办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校新课程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策略和保障系统,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借鉴性。

本刊将连续刊发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有关新课程改革的4篇文章,与广大课改实验校进行交流,共同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正确理解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同时,课程也是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养人才的载体和手段。事实上,只有当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又形成和开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校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才算是实现了本次课改提出的目标:形成以人的发展为理念,重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人差异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以学校为本的 “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1.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解

“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性。“统一的国家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办学定位、达成课程改革目标”的机会。

我校是一所刚转制不久的农村普通高中校,与一些示范高中校相比,学生基础较薄弱,因此,高一年级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在吃透“课标”和“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现状的前提下,采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形成多种形式的“校本化课前导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实现最佳发展设置阶梯,在实现稳步提高的同时,增强自信。经过实践,这个“校本化导学”逐步成为富有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系列活动可以 “课程化”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对这些活动提出“课程化”要求,就在于“用程序和规范来提高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广义的“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专题活动,而且包括某些学科学习进程中的“阶段性”活动,随着一个个“小课程”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整理,“课程体系”自然会逐步形成。

例如,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高中校,学生一周5天在校,周末回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拉近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高一年级以第一学段考试动员为载体,进行了主题为“感恩”的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回来后写一篇感想;语文学科教师布置了一篇“我与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心理学科教师组织学生看了一期“长大了不容易的”电视节目;班主任利用班校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了一篇“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的文章,在第一模块考试结束的家长会上,学校组织所有的学生给父母鞠了一躬。家长会后,父母又给学生写了一封回信。这一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我们不难从整个活动组织中看到这样一些特点:其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其二,注意到为实现目标而必需的资源开发和整合应用;其三,从让学生能充分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出发,精心设计了活动进程,留下了学生体验、实践的足迹;其四,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以此引导整个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见,这一活动的整个组织过程,具有鲜明的“课程要素”,原本似乎不甚相关的事物,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向整合、融合,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东西。

3.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想、育人目标、校训精神、教师职业标准,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因为学生就生活在这个校园中,受这样的文化熏陶。

例如,我校教师的“八有”标准是: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坚实的业务功底,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具有顽强的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有的教师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都在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标准,同时持续不断地在影响着学生,作用在学生身上,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这也是一门很好的课程。

“校训”在学校生活中,展示的是学校的办学方向,规定的是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精神,凝聚而成的是全校师生的主体精神。我校的校训是:“据德、精艺、笃志、报国”。每年在高一新生入学教育时,校长都面向所有的高一新生解读校训。

4.深入挖掘地方课程资源

在形成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重新认识“课程资源”概念,通过开发、整合等途径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形成个性、发挥特长、互通有无,是每一个学校都不可回避的。

我校地处房山区的郊区,是一所封闭寄宿式学校,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利用房山区的丰厚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建立了以房山区旅游局、林业局、土地局、水利局、环境保护局、文化馆、农委、经委等12个委办局及其下属单位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基地。2002年,我们就制定了《房山区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分为校园型和地区型两部分,下分社会生活类、自然生产类、校本资源类、学科类四大类18个方面。人的资源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我校在2007年又建立了包括有82位高级专家的资源库,囊括了房山区各行各业精英人才。

我们还建立了昌平南口军训基地、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作为德育课程教育基地,又确立了原子能研究院四〇一所、污水处理厂、龙骨山猿人遗址、地震防震减灾学生科普基地、韩村河生态农业园5个基地。

二、优化师资队伍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保证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学校课程体系是否有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并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障课程体系构建。

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内容。我校开展专题培训,搭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平台。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文件,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教育观念讨论,逐步提高认识。但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而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每一位教师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熟悉和形成习惯的教学方式,并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学业评价者向学习促进者、课堂合作者、学生成长记录者转变。

拓宽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解和延伸。所以,我校提出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上不断拓展、更新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自觉充电,并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领域,以适应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我校积极引入校外资源,聘请专家顾问,拓展教师研究平台,并坚持教科月制度,搭建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展示平台。

培训和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一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岗前培训、岗后练兵、师徒帮带、个别指导等形式,面向青年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通过技能竞赛、校本教研、课堂评价等形式,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发展性培训;通过教育专题论坛、骨干教师展风采等形式,面向骨干教师进行主体性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寄宿普通高中校,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英语口语差,文学素养相对较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住校。所以,学校在完成知识传授培养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为此,我校开设了“生活技能型校本课程”;针对高一学生面临新课程改革压力,学习任务比较重,因此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我校开设了“身心健康类校本课程”;现高一年级开设的“我学我说——疯狂英语”校本课程,结合了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口语水平较低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英语的语言功能,授课方式采用了游戏、采访、小组交流、情景对话、表演等课堂活动方式,授课内容由易到难制定了个人简介、日常用语、英语幽默、娱乐休闲、明星偶像、友谊等6个主题,参考《洋话连篇》、《英语口语脱口秀》、《绿色通道》、《英语口语教程》、《品位英语幽默》等,选取教学内容,这门校本课程也为我校年轻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发挥口语优势的舞台。

目前,我校校本课程设置了4个领域,包含了35个科目,每个科目由若干个模块构成。

身心健康类:包括高中生活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礼仪养成、健身拓展、情感系列教育等科目。并计划编订《实验中学高中生活规划指导手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实验中学礼仪手册》等讲义。

生活技能类:包括实验一日生活、内务整理、烹饪常识、室内陈设设计、科学栽培、服饰搭配、理财与投资、家电的使用与维护、交流技能等科目。已经编订《寄宿制高中学生一日生活指导手册》、《房山区实验中学入学教育实施方案》等讲义。

人文素养类:包括学做真人、科技发展史、美学初步、法制教育、经典赏析、新闻采编、朗诵、演讲与口才、时政要闻点评、书法与绘画、龙乡文化、实验故事、语言文字、名人简介等内容。计划编订《经典赏析》、《时政要闻点评》、《龙乡文化》等讲义。

科学素养类:包括生命科学、学习策略与方法、环境与资源、生物实用技术、我学我说——疯狂英语、计算机应用、广告制作、竞赛辅导等内容。计划编订《学科竞赛辅导手册》、《英语口语教程》、《学法指导手册》等讲义。

从以上校本课程的设置看,我校的校本课程突出了学校的特色、龙乡文化特色、民族传统特色,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又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也体现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