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赢利能力减弱转型应对风险

2008-04-30

中国纺织 2008年4期
关键词:纺织出口企业

去年,江苏纺织行业积极应对新形势,加大内部管理、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市场开拓等项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品牌与科技的贡献率,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今年随着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赢利能力有所减弱。

运营状况不容乐观

据调查,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江苏省纺织工业的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2007年下年年以来,国内宏观环境不断趋紧,国外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负面因素的汇集,致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内外交困”,面临严峻的形势。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金融领域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欧洲和日本在2008年的经济前景均不容乐观。

以上这些均让江苏纺织业多少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2008年1~2月的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并不容乐观。以江苏某大型纺企为側,2008年1~2月销售2.58亿元,同比增长5000万元,出口167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万美元,税收1070万元,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利润834万元,同比下降约二分之二。该企业属于设备先进、用工制度已经提前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大部分中小企业更面临困境。据吴江市盛泽镇党委领导介绍,在春节前的库存量由以往平均1个半月增加到2个半月,企业普遍反映销售不畅。

2008年1~2月,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72%,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为6.9%,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由于企业订单从签订到回款结汇一般要3~4个月,很多企业损失不小。同时,由于国内产能充足,出口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大众型产品的汇率损失部分不能转移成出口价格的上升,造成了实际利润的降低。企业能够转嫁给进口采购商的汇率损失只占40%~70%,剩下30%~60%只能由出口企业承担。

在对纺织出口企业影响较大的出口退税下调方面,大多数企业表示出口利润率基本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同步降低。在金坛、常熟、吴江和南通等地,不少企业家担心今年5月或者6月出口退税率还要继续降低2到4个百分点,对此颇感焦虑。大多数企业表示出口利润率基本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同步降低。多数企业表示理解政府的税率政策,但希望政府考虑目前企业园难,不要频繁调整税率。

由于节能减排成果是政府政绩考核的硬指标,纺织企业面临排污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不容置疑,但是许多中小纺织企业没有能力独立建设污水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事实上,在产业聚集地开展集中污水处理是更经济有效的办法,但是目前并没有普遍采用。此外,江苏省内的排污费标准也大幅提高。如苏州市,2008年将在纺织等行业内除按照原有的标准征收排污费外,还要求企业缴纳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费,目前收费标准为4500元/年/吨,企业排污成本上升了近2倍。

新勞动法影响较大

调研组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在江苏的施行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带来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二是新劳动法要求的社会保险内容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三是新劳动法的要求和纺织企业的特殊性存在矛盾。

从调查组参与的6次座谈会上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各地的工资水平和社保执行力度不同,但2008年的用工成本(现金工资+企业缴纳社保部分)较2007年同期平均上升了10%-25%。并且员工对企业的后勤服务工作,包括饮食、住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让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

由于社会保险不能在全国流转,外来务工人员社保账户资金在工人去外地时不能跟转,员工不愿意和企业签订合同。而企业如果不根据规定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则有被举报,遭受劳动管理部门罚款的危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下少企业被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仅常熟劳动局已经接受了146项投诉。对此,调查组的专家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数据库和收支体系。如果省际间的社保可以方便转移,企业现在面临的员工不愿意签劳动合同的困境将迎刃而解,员工的稳定性也将提高。

目前,各地都在抓紧贯彻和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严格按照加班双倍或三倍工资来计算,企业的成本会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生产旺季或赶订单时候,纺织工人需要高强度加班。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以上这些都县让纺织企业必颊直面的情况,如何在遵守国家的法律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解决思路,是纺企生存能力的大考验。

金融政策加大运营风险

我国近年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运营风险加大,江苏纺织业便受到相当的影响。据盛泽镇的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年利息成本达到1213%,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张家港市的某棉纺大企表示,由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现金流紧张,上下游企业用银行票据付款,但现在贴现利息飞速上涨,已经从2007年1月的3.08%上升为6.05%,企业财务成本面临极大压力。

银行的信贷紧缩也对纺织业产生不小的打击,接受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目前贷款很难。也有部分企业称,地方分行比较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愿意放贷,但是上级银行把关极其苛刻,某银行的总行甚至有不成文规定:对纺织企业一律不予批货。国内绝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为民营企业,如果信贷政策一直对纺织行业存在歧视,长期下去,企业家继续做强纺织企业的信心将消耗殆尽。

不过,对于从紧的金融政策,地方企业也从多方想法去进行解决。金坛、常熟、吴江、张家港等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和企业对于上市有着极大的热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会计、法律层面的准备。在银行贷款日趋紧张之际,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上市资金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产品研发、网络布点和品牌营销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这做法值得提倡并加以推进。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有一批实力型纺织企业在未来的创业板上市。

企业转型应对风险

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以前只做出口的企业在2007年和2008年纷纷改变策略,开始在国内销售产品。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和成熟,国内市场越来越有所可为。企业加大内销主要的好处一是避免因国外市场衰退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减少风险;二是搭上中国消费市场这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但目前国内市场还存在欠款严重、信用不佳、分销渠道不完善等问题。新近发布的200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8.7%,但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折射出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的同业竞争不比出口弱。

许多企业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而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寻找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企业开始注重设计和研发,加大对服装产业消费观念和需求的研究,避免销售同质化大众产品。海门的巨丰家纺表示,不断地根据客户偏好推出自主设计新品,可在外贸议价中占据主动优势,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等负面因素,而大众化无特色产品则很难提价。二是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作用。在南通市的通州和海门,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推进品牌群的建设,在政策上加以大力扶持。例如,通州市将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全部让与家纺类知名商标做广告。三是企业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人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例如吴江盛泽的恒力集团,采取加机器不加人,减人下减薪的方式,其同样产出所需劳动力已经从2006年的8000人下降到现在的7000人以下。

在调研中,调查组发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江苏已经有部分企业进行结构转型,将研发、设计和营销留在本地,将加工分包或者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国内的分工体系极有可能实现复制目前发达国家一中国沿海的模式。张家港的新东旭公司已在探索新的B-C营销模式,将生产基地逐步撤出张家港。通州的棉丽公司在东台市设立了两个加工点,本厂仅仅保留30%的加工能力。

调查组的专家透露,困难是现实存在的,但对于那些拥有高内涵品牌、在研发和市场把握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将渡过这一困难期,并在磨炼中获得稳步提升,成为行业洗牌中的生存者和强者。

猜你喜欢

纺织出口企业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