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层写作:艺术的文学还是道德的文学?

2008-04-21

山西文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大棒慎思写作者

李 浩

时下,“底层写作”尘嚣日上的同时,所谓“经验写作”也在被反复强调着,这个词被许多人依次谈及。我不否认“经验”对写作的有效,不否认它可能具有的沉实、在场感和日常性,但问题是,“经验”对每一个经过训练的写作者来说都是自明的,勿须特别强调的。对所谓生存经验的乐道,在我看来是一种画地为牢,它是对远方、高处的取消和舍弃,也是对历史纵深的取消和舍弃,是对世界整体性把握的取消和舍弃,它会导致写作的琐细平庸,导致写作者只注意自己周围日常表象化的发生,而失掉对星空的仰望,失掉形而上的、关诸整个人类的思考和追问。“经验写作”,会将我们悄悄地按在井底。

我们也应看到,“经验”这个词在当下被我们大大地窄化了,被反复强调的却是窄化后的部分,被历史沉积下的、由异域传来的经验被拔除在这个概念之外,我们只截取日常、生活的具体、周围,有点显得鼠目寸光……说实话,我个人很难信任缺少沉积和慎思的“经验”,我也很难信任,一个三四十岁、生活并无巨大波澜的写作者喋喋不休的经验。如果他说出的是那种你有我有的共同“经验”,我可能并不需要他再说一遍;如果是那种因地域而产生的差异,可满足我的猎奇,那我观看记录片或相关资料大概受益更多。另外,那种由阅读、由慎思得来的经验也被排除在这个概念之外,它显得不现场、不当下、不直接。记得那位平日只和书籍交流,“缺少丰富日常经验”的博尔赫斯曾颇为自负地说过,“我的经历很少,但我的阅历很多。”他说得真好。

“底层写作”本质上不属于什么文学概念,而属于社会学。它将文学的疆域在步步窄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减化、简化的后果,诸多的写作者已经将“写底层”当成是标明良知和新的成功学配方;对某一部作品所做的也不是艺术得失分析,而是先行地、概念化地给它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貌似自己真理在手、正义在手,这种大棒挥舞得让人战栗。“好小说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底层关怀精神的小说”,“好小说是那种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并致力于向上提高人类精神生活水平的小说”……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着貌似的合理性,我反对对道德的强调也不意味我一定反道德,我只是以为,将道德律令当作评判“好小说”的标准,多少有些“将鞍子套到马头上”,不太靠谱。

艺术的文学,还是道德的文学?这本来是一个显见的常识,文学首先是艺术的,它必须以“艺术性”作为它的基本质地,所谓优劣高下的评判也应首先并最终落实到艺术上,然而在诸多的文学批评者那里,这个基本常识却屡屡遭到背叛与违反,他们祭起陈腐、滞后的“道德优先”大旗,在捍卫“良知正义”和“政治正确”的口号下挥舞着大棒进入文学丛林,对溢出自己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之外的文学文化作品大加鞭笞,它对文学文化生态的破坏性是很大的,特别是当下“浅阅读”、“娱乐至死”和媚俗化已经成为主要时代症候的时候。在我看来,批评道德化和阅读浅层化是对文学本已稀薄的艺术性的双重围剿,当然,我很希望我的忧虑属于杞人忧天。

猜你喜欢

大棒慎思写作者
慎思·慎言·慎行
华淮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儒匪
慎思
卧底危机
改头换面的“大棒”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