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08-03-30李泽民

足迹 2008年5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浙江群众

李泽民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这一段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的光辉历程,我感受最深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指导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思想理论前提,也是我们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继续开拓奋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思想武器。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与同志们交流。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曾经走过很大的弯路,它的主要思想根源,就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制定的政策和决策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邓小平同志针对这种错误倾向,在全党首先提出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发展,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经过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实现了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30年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党30年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遵循了这条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路线、方针、政策,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用实践的方法来解决人们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产生的认识或意见分歧。通过用事实说话,逐步澄清了是非,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摒弃从本本、原理、原则、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思维模式,从机械地孤立地领会片言只语转变为真正吃透精神实质,立足国情,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的伟大历史性跨越。30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选择、政策选择都是正确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发展中国,任何别的道路、别的理论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办好浙江的事情就要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形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而要保证中央的大政方针的正确贯彻落实,同样要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浙江在陆域资源匮乏、国家投资少、没有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从一个农业省发展成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的跨越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从全国的中游走到了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认识浙江省情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办好浙江的事情,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力求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保证政令畅通。在此前提下,要从浙江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坚持走适合浙江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做好浙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浙江省情进行不断再认识,清醒地看到浙江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负担比较重。由于长期处于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薄弱,财政上缴比例髙。同时浙江人民聪慧勤劳,人的总体素质相对比较髙,商品意识和经营能力比较强,闯劲足,干劲大,敢冒风险。而且浙江地处沿海,对外开放比较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文化积淀厚重。正是从这一基本省情出发,我们选择了从农村工业化和流通领域的改革起步,较早以市场化改革取向,带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路子,把民间能工巧匠和经营管理人才优势,转化为营销和加工优势,换取省外的资源、市场和利润,从劳务输出到商品输出再到资本输出,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并影响和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富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道路,并且对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省内各地也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通过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来求得发展;在缺少集体积累而民间资本丰厚的地区,则是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式来推动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就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各项改革较早起步,赢得了改革的先发优势。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浙江在发挥“轻、小、集、加”的经济结构面向市场优势的同时,并针对这一结构存在的“低、小、散”的结构性、素质性、机制性的矛盾,提出“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着眼于推动传统经济结构的调整,适时提出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中心,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大胆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曾提出不死扣比例、不限地域、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在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率先探索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大胆地推进小型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大批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九十年代,率先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支撑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的主力军。同时,改革使国有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国有资产集中到重要和关键领域,大大增强了竞争力和控制力。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大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通过不断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基本形成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到1996年,浙江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第4位;城市居民小康实现程度综合得分达到91.6分,基本进入小康;农村小康进程综合得分1997年超过95分,全省农民总体生活水平也进入了小康。199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上升到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上升到全国第2位。

浙江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实施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一度在全国独树一帜。尽管曾受到质疑,但历届省委、省政府从浙江实际出发,一直坚持下来。因为浙江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少,城市经济弱,财政的分配能力弱,主要依靠“草根经济”,需要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做强做大县域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3次出台了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政策,对加快经济发达县(市)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强县战略”取得了显著效果,它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使决策和管理更加贴近于当地实际,对把握竞争机遇、争取发展空间,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县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和能力,减少了审批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使政府能更加直接地、近距离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由省直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赛舞台,扩大了的事权和财权又给他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条件,这就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成为浙江经济的突出特点。浙江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结果,是在全国的所有省和自治区中,第一个消灭了贫困县,又是全国唯一靠自身财力解决了公职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省区,到去年年底已经连续15年没有拖欠工资。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富民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坚持藏富于民,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改革发展的主体。浙江一直比较注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例如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上,一直强调要藏富于民,藏富于基层,藏富于企业。很多人认为浙江的个体私营企业是靠偷税漏税发财致富的。其实我们普遍实行的是包税制。从个体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定额收税,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做到放水养鱼,藏富于民。许多地方在完成当年的收税任务后就停止收税,让企业有更多的积累发展自己。这是浙江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小河有水大河满。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的财政收入以每年递增20%以上的速度增加,去年已超过3000亿,一半左右上交中央,真正做到了富民强省,为国家多作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自主权归还给广大劳动者,支持人民群众从实际条件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决定经济活动的领域和地域,选择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合作方式,鼓励广大劳动群众成为投资者、经营者和财富的积累者,掌握对生产资料的直接支配权,主动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不断投资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率先建立起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使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像火山一样并发出来,成功地开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民战争”。浙江很多成功经验、重要举措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级领导对群众的探索普遍采取宽容的态度,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试,允许看,鼓励闯,允许失误,善于等待,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坚持,并总结概括推广。不足的完善起来,错误的及时纠正。省委明确宣布,凡是省委作出的决策,探索当中发生失误,不怪罪下面,不无限上纲,不搞批判,省委承担责任。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干部群众改革探索的积极性。浙江的改革者绝大多数站住了,没引起大的波动。在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同时,认真研究处理改革探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问题不护短,及时做好规范和完善的文章。

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形成了“百万农民创业、千万农民就业”的波澜壮阔局面,使创业成为千百万群众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则致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努力使广大群众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各有其成、各得其所。这样的社会氛围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培育了特别肯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敢冒险、特别会适应各种环境的创业创新精神,使民间力量高度活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层出不穷,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浙江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弥补了物质资源的劣势,并通过人的主观努力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一次次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实现了富民强省。

四、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清醒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保持清醒。在浙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省委逐渐形成了坚定、清醒、有作为的工作指导思想。坚定,就是要善于从国际、国内大背景,从改革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总揽全局,认识本质,把握主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以稳定保发展。清醒,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认真对待前进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防止盲目乐观,保持清醒头脑,沉着应变,果断决策。有作为,就是要立足于鼓劲,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有作为。坚定、清醒、有作为,归根到底就是善于抓住改革和发展的机遇。90年代,省委在工作指导上又强调坚持“五个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立足于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但不照搬;少说多做,埋头苦干不张扬;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争论;面对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上不气馁。这是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体会。

解放思想是个过程。我们也有认识落后于群众实践的时候,也有遇到压力、阻力,感到困惑的时候。例如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后,省内外曾发生对要不要继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并把温州现象同个别国家领导人的错误挂钩。当时省委的压力也很大,也存在认识有偏颇的地方,但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省委曾提出要稳定政策,稳定人心,不要上挂下联,不要因人废言,因人废事,并在实践中逐步统一思想。不久又发生少数地方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严重后果,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意见分歧,有的同志主张对某一个行业统统关掉。省委考虑到当地这个行业涉及几万群众的就业,而且企业之间情况不同,有些是有生产许可证的,强调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一方面坚决支持有关执法部门依法“打假”,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从保护当地现实生产力出发,不因噎废食,不搞一刀切,着眼于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支持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发展生产,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帮助它们解决国家控制的保证质量的关键性原材料,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质竞争,促进有序发展。但是,对于在浙江的具体条件下到底怎样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还是感到有些困惑,还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省委一班人受到极大教育和震动,通过深入学习打开思想禁锢,进一步解放思想,并到广东、福建等地学习考察,反思不足,寻找差距,从浙江实际出发,对全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出部署。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艰辛历程,对浙江九十年代和后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浙江群众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Mother
Task 2
实事求是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