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联的思路 仿写的技巧

2008-03-04杨建华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保持一致例句对联

杨建华

仿写句子是高考语言运用考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这种题型之所以被如此青睐,是由于它能很容易考查出同学们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历年高考得分情况来看,同学们在这一题上失分率很高,值得引起重视。

其实,仿句的本质是宽泛意义上的对联。根据这一特点,解题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一、 依照“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确立表述对象

做对联题的第一步是寻找一个相关的陈述对象。寻找这个对象的途径,不外乎以下两条:逆径,就是从相反或相悖的方向思考;顺径,就是从相似或相近的方向思考。这同样也是仿写句子的第一步。

例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分析: 本题是通过顺径寻找相近的表述对象的典型。解题时,根据“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对照前文的“画卷”、后文的“史诗”两个陈述对象,可以迅速确定仿写句的表述对象为“音乐”或“乐曲”——“诗、画、乐”向来不分家。

参考答案: 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乐曲渐趋高潮

二、 对照“表达的内涵相关”原则,检视表达内涵

解答仿写题时,很多同学非常注意“表述的对象相关”的原则,但一找到表述对象,就急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答案,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则——“表达的内涵相关”。即如果没有特别要求,仿写的句子应该与例句在表述内容、情感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如同解答数学题时要树立“验根”的观念一样,大家复习时要牢牢记住,确定表述对象后应及时检视表达内涵与例句是否相关。

例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分析: 根据“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可轻松地确定三处空格的表述对象分别为与“春”“冬”相近的“夏”“秋”和与“心绪”“生命”相近的“灵魂”。然而,在传统诗歌悲秋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很多同学在第二个空格处写出了“秋风黄叶中的悲吟”之类的答案,这种答案无疑与整个语句所表达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愉悦”的内涵相抵触,所以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 盛夏林阴中的小憩 秋日高天下的闲步是灵魂的依傍

三、 根据“使用的句式相同”原则,调整句式结构

仿写句子时,完成一、二两个步骤,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仿写的内容的构思,但还应琢之磨之,在仿写的形式上精益求精。对联对形式的要求很高,句式、结构、相应部位的词语的词性等都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而仿写的要求稍低,但必须和例句使用相同的句式。

例3 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

分析: 审题时,同学们可以发现,例诗中存在以下两种句式,即第一分句中蕴含的判断句式和第二分句中蕴含的转折句式。如果仿写的诗没有运用到这两种句式(或两者缺一),该仿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

参考答案:

一颗沙粒,是一种苦痛;

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和晶莹。

四、 依据“采用的修辞相同”原则,斟酌修辞手法

对联非常讲究修辞,要求在修辞手法上严格保持一致,情境也要和谐。比如同样用到比喻,其喻体和本体的特征也应保持一致。与此相通,仿写句子时,仿句与例句在修辞上也要保持一致。

以例3为例,“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句,实际上判断词“是”是一个暗喻词,它悄悄地提醒同学们,仿写时应该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中的“你”字明确告知大家,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两句之间用“生命”一词过渡,是广泛意义上的顶针手法的运用,这一点容易被疏忽。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分解式的步骤来解题,只是在还没有娴熟掌握仿写句子的技巧时不得已而用之的方法。解答仿写题的最高境界是“四步骤”一望而知,一目了然,一步到位,一举成功。当然,解题正如舞蹈,连贯动作的优美展示,是以分解动作的刻苦训练为前提的。同学们应当努力练习,力求达到解题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保持一致例句对联
The meaningof life
浅谈初中英语中的“就近原则”
好词好句
附加疑问句一致问题初探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