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2007-12-08朱小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3期
关键词:高职改革体育

朱小平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朱小平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1231)

课程改革反映社会的变革与需求,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1 前言

目前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兴起,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活动与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改革反映社会的变革与需求。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既是对原有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完善与超越,也是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对社会发展、对学生成长的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全体学生在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中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标。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2.1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本质和实质。落实“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与任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体系的体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变化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体育课程的地位,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高职学生面临的身心变化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身心调适能力,激励高职学生努力追求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2.2建立素质与教育相适应的终身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体育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主体参与型体育教学模式;在选择教学法时应考虑如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型地考虑问题。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思、动中辩、动中创。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终身体育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高职学院体育教育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课程的目标体系应注意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终身追求体育与健康兴趣,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学习和生活模式,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收益的目的。

2.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健身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2.4坚持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体育和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能力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主要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及良好的品质,如抗挫能力、拼搏精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他人合作能力等。与其它学科相比,这是体育在培养这些品质方面的独到之处。

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要逐步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树立自我体育意识,掌握自身变化规律,学会在不同条件和不同年龄坚持身体锻炼的方法,将自我体育意识置于终身教育过程。

高职院校体育在重视体育意识培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包括学习和掌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基本运动技术能力,从事体育娱乐和体育欣赏的能力,从事身体锻炼进行运动负荷调节和自我评价运动效果的能力,学会自我保健和医务监督的能力,懂得体育项目裁判和组织竞赛的初步能力等,为将来成为终身体育者打下良好基础。

2.5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健康素质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急需改善,而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了解体育与健康锻炼是如何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从而使学生最终理解体育与健康锻炼的目的,掌握体育与健康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条件。

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

3.1取消体育普修课,普及体育选项课

以往我院在一年级中开设体育普修课,将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炒一遍“冷饭”,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了无兴趣。现代教育归根到底是个性教育,也就是创造性的教育,学生的兴趣若无法保证,还谈何发展个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项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项,这样既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也使教师的专长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同时使活动人数多与场地相对少的矛盾得到缓解。

3.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项目设置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院的体育场馆设施,学生的体育基础及教师的专业特长,设置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瑜珈等以及适合学院各专业特点,有利于今后生活和工作需要的项目。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所选择的项目或是自己相对喜爱的、感兴趣的、擅长的、有基础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以前强的多,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符合专业特点,实施俱乐部教学

根据年级、专业,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一年级体育选项,二年级体育教学俱乐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题的复合型课程设置模式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式注重体育课程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特色。

3.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单一考核制度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正常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掌握专项技能,理论课学习掌握的程度及身体素质等作一个综合的评价。具体操作为:每学期专项技能占40%,素质(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占30%,理论成绩占15%,平时(上课纪律、出勤、课堂表现等)占15%。经过几年实施情况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 结论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技术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健康这一主线,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一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应注重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追求体育与健康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二是课程改革的结构体系应具有多样性、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个体与群体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课程改革的内容体系应强调基础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健身项目,为开发和满足学生自我锻炼、自主发展的需要提供机会。四是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体系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学习和生活模式,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为根本目的。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6):14.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N].2002-08-06.

[3] 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N].中国教育报,1999,(8):15.

[4] 赵运玲.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知道[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2).

[5] 王宗平,庄惠华.重健身谈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2001,(1).

[6] 马凌.体育新课程教研工作的十个重点[J]. 体育科学,2004,(2).

ExplorationofPECourseReform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Zhu Xiaoping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ng Zhou,311231,Zhejiang China)

The courses reforms reflect social transform and social needs. From the conception of modern quality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s in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 in the vocational institutes have been studied preliminarily. It is turned out that the guiding ideology-“Health frist”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s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 .B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developed overall b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systematic way. It is not only the exorable trend but also the final purpose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 in the vocational institutes.

vocational institutes;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course;reform

2007-04-02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07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SC140)

朱小平(1956-), 男,浙江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高职改革体育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