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世界提起阿拉伯……

2007-07-03纪志刚

民主与科学 2007年3期
关键词:炼金术阿拉伯伊斯兰

纪志刚

引子

当世贸中心的火焰遮住了人们的历史视线,当巴格达街头的枪声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由此推知,今天当世界提起阿拉伯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到,那横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帝国曾经有过的辉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不愧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这样说过:

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藝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

那么,穆斯林世界的巨人们在历史上创造过何等辉煌的科学成就呢?就让我们把眼光投向历史吧!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直到公元5世纪还过着游牧部落的生活,骑着骆驼,赶着羊群,哪儿有水草,哪儿就是自己的家。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后来成为一个商人,有自己的商铺、妻子、女儿。然而这一切在公元615年的一个夜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邀请了部落的头面人物来家中做客,向他们宣告一件重大的事情。在此之前,穆罕默德接连做了几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真主的召唤。穆罕默德召集部落头领就是想向他们宣告:他是真主的使者,他要替真主完成神圣的使命——“我知道,没有任何阿拉伯人能用比我的话更高贵的言辞来打动人民”。

一个崭新的宗教——伊斯兰教诞生了。“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归顺”,皈依该宗教精神的人就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顺从者”,即伊斯兰教的信徒,又称“穆民”)。

求知向学是穆斯林的天命:“哲理是穆民失去了的骆驼,必须寻找回来。”“你们去求学吧!哪怕知识是在中国。”许多阿拉伯人不避艰险,长途跋涉,远离故土去寻求学问。公元4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排斥异教,许多学者携带大量的希腊科学文化典籍逃到了波斯,后来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这些文明遂成为阿拉伯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伊斯兰的科学文化是通过吸收比较成熟的文明的知识建立起来的。因此,翻译成为阿拉伯科学的真正起点。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47年),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交通畅通,国库充盈,社会稳定,为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加之中国造纸术的传入,极大地方便了书籍的著述、抄写与文化的传播,因而翻译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公元832年,巴格达的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仿照亚历山大里亚也建立起了著名的“智慧宫”,下设天文台、图书馆、翻译处,在那里集中了大批学者和专家,专事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古希腊的著作。结果,希腊的有关自然哲学、数学和医学的全部文献几乎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从而使得阿拉伯文成为当时文明和科学的国际性语言。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阿拉伯人开始了自己的科学创造。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翻译工作,阿拉伯人进入吸收和创造时期,从9世纪到14世纪,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他们在吸收希腊、印度数学的基础上,创造了阿拉伯数学,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拉伯原来只有数词,没有数字,在征服埃及、叙利亚等国后,先是使用希腊字母记数,后来接受印度数字,经过改进后,在12世纪传入欧洲,所以欧洲人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字主要是通过阿尔·花拉子米的著作传入欧洲的。

阿尔·花拉子米(约公元780~850年)是阿拉伯数学史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智慧宫”领头学者。今天的“代数学”(algebra)一词就起源于花拉子米的数学著作。这部阿拉伯文的数学手稿翻译为拉丁文后书名为Al-jabr wal muqabala。 Al-jabr的原意是“还原”,就是指把负项移到方程的另一端变成正项;muqabala 意即“对消”,即把方程两端相同的项消去或合并同类项。花拉子米把未知量称为“硬币”、“东西”或植物的“根”,现在把解方程求未知量叫做“求根”正是来源于此。在《代数学》中,花拉子米讲述了各种方程的证明。他对于每一个例子都细致地指明配平方的步骤,使读者很容易掌握其方法,因而广为流行。他所列举的例子如 x2+10x = 39、x2+21 = 10x 、3x+4 = x2 一直为后世数学家所沿用。数学史家卡平斯基称“方程x2+10x = 39就像一条金链贯穿着几百年的代数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花拉子米被冠以“代数学之父”的称号。

三角学在阿拉伯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天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阿拉伯人在希腊“弦表”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三角量,如正割、余割,并揭示了这些三角量的性质和关系,给出了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的全部解法,并制造了一系列的三角函数表。纳速·拉丁(1201~1274年)在《论四边形》中建立了三角学的系统知识,从基本概念到所有类型的问题的解法,从而使得三角学脱离天文学而成为数学的独立分支。这部著作对于三角学在欧洲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数学史家苏特感慨地说:“假如15世纪欧洲的三角学者早知道他们的研究,不知还有没有插足的余地?”

伊朗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尔·卡西(?~1429年)在《圆周论》中关于π的精彩计算也是一项卓越的成就。他求得圆周率为3.1415926535897932,这17位数字全是准确数字。由祖冲之保持的小数点后7位的近千年的纪录终于被阿拉伯学者打破了。

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对天文学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其复杂性经常超过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伊斯兰的太阴历。太阴历以12个朔望月作为一年。由于通常12个朔望月不满一个回归年,所以公历要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个外加的月(即闰月)来补充,使得每年可以大致上与四季循环同步。但是穆罕默德的教义反对这样的置闰。所以穆斯林的“年”至今仍比回归年短11天。其后果之一是,穆斯林的神圣月份斋月(Ramadan)可以出现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此外,穆斯林月的起始之日是新月——不是天文学上的新月(即太阳、月亮和地球在同一视线上),而是月牙首次在黄昏的天空出现。这就不能仅仅依靠实际观测,需要利用球面几何的知识编制精巧的天文表帮助计算,以便产生包括每月之始的新月信息的年历。这个问题甚至今天在穆斯林世界仍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宗教性的需求迫使天文学家关心祈祷的时刻,即:日落、黄昏、拂晓、正午、下午。对于不同的纬度,如何报告这些时刻,激起了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兴趣。早在公元9世纪,花拉子米就曾编制了对应于巴格达纬度的祈祷表,随后,第一部根据巴格达地区太阳地平高度确定白昼时刻和根据亮星地平高度确定夜间时刻的表也很快就出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解算球面三角形。

第三个对天文学的特别要求是确定“奇布拉”(qibla),即“朝圣方向”。根据伊斯兰教的法令,所有的清真寺朝向,必须向着麦加的宗教圣殿“克尔白”(Kaaba,意为“天房”,在麦加大清真寺广场中央,殿内供有神圣黑石)。专业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将心思花在如何运用已知的地理学和天文学数据从数学上确定“奇布拉”,促进了球面三角学的发展。

早期阿拉伯的天文学知识主要来自波斯和印度。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翻译后改变了这种局面,阿拉伯人对托勒密的崇拜可以从该书的译名表现出来——《至大论》。不过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模型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它们自身的几何构造,也依赖于其中所用参数的精确程度。托勒密的工作传到阿拉伯人手中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这些参数显然需要加以改进:因此,建造大型观测天文台就是必须的了。有两个天文台在阿拉伯的天文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在马拉盖(在今伊朗北部),1259年动工。另一个重要的天文台是乌鲁伯格(1394~1449年)在中亚的撒马尔汗(在今乌孜别克境内)建立的。乌鲁伯格天文台的仪器很有气派,其中一台六分仪的半径竟超过了40米,这正是伊斯兰天文学家天文观念的展示:仪器的尺度越大精度也就越高——遗憾的是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乌鲁伯格天文台最大的成就是天文表,其中有包括一千多颗星的恒星表。恒星表中许多的恒星的位置是撒马尔汗的天文学家们测定的,成为中世纪重要的星表之一。

许多阿拉伯的天文学家尊敬托勒密,但是修订了他的参数。穆罕默德·巴塔尼(约公元850~929年)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幼发拉底的阿尔拉卡度过了绝大部分学术生涯。他的《积尺》包括对太阳相对于地球的周年视运动轨道的一个改进,经过穆斯林的西班牙,传到了基督教世界。哥白尼对此书引用颇多。

西班牙的穆斯林天文学家对托勒密体系颇有微辞,因为他们希望建立的是一个符合物质世界实际的宇宙体系,他们深受亚里士多德学派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在拉什得(1125~1198年,他在拉丁世界为人所知的名字是阿维罗伊)的哲学著作中得到了体现。他承认托勒密模型的预言确实能够和观测到的天体运动相符合。但是在他看来,只有同心球层才能组成真实的宇宙。

马拉盖天文台的纳尔西丁·图西在他的《天文学的回忆》中也严厉地批评了托勒密体系,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设想:用一个球在另一个球内的滚动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14世纪大马士革的天文学家伊本·沙提尔在对月球运动进行计算时,更是抛弃了偏心均轮,引进了二级本轮。两个世纪以后,哥白尼在对月球运动进行计算时,所用方法和他的是一样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处在托勒密和哥白尼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阿拉伯的医学和化学

阿拉伯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医学最早得到了穆斯林的关注。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医学著作也最早得到了翻译。如希波克拉底、盖伦等人的医学著作都被屡次翻译过,并详加注释。大约从公元9世纪开始,阿拉伯的医学家开始表现出独立的观察精神,甚至开始了对前人的明智批评,由此引发出向新途径发展的倾向。

早期许多重要的阿拉伯医生是波斯人。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拉齐兹(865~925年)。他出生在德黑兰,他的著作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为全世界的医生所研习,并认其为无可疑义的权威而加以引述。身为一代名医,拉齐兹却死于贫困。他留下了医学、哲学、宗教、数学以及天文著作约200多部。医学著作中以《说疫》最为重要,这部书创造性的贡献在于如何辨别出两种传染病:天花和麻疹。论到病程的预后时,作者谆谆告诫应密切注意心脏的机能,以及脉搏、呼吸和排泄物。拉齐兹因为在炼金术上的研究还在化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的医学正是有了拉齐兹的著作而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从此不再局限于重复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言论。

阿维森纳(980~1037年)无疑代表着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阿维森纳的巨著《医典》总汇了医学知识之大成,介绍了希腊、印度、伊朗和阿拉伯各国最卓越医生的成就。书中有些诸如脉象的叙述,也使人联想起中国的医学。作者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思想逻辑的严密,立论的言简意赅,对医学疑难的新探索,同时还提出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思想的清新和独创性等等——所有这些,均使《医典》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著作。《医典》极为丰富地记载了阿维森纳在行医过程中所积累的原始观察资料,例如,如何区别纵膈炎和胸膜炎,为什么肺结核有传染性,性病和性反常,神经病等,并仔细地介绍了各种皮肤病。还涉及了760种药物,及其它们的药理学。阿维森纳关于药物学和药理学的论述运用了实验的方法,观测到“一致”、“差異”和“伴随”的变化,这些方法常与现代科学方法相联系。《医典》的历史影响是巨大的。在问世约一个世纪后,便译成拉丁文,在拉丁西方深受欢迎。15世纪的最后30年内发行了16次,到16世纪又发行20多次,甚至17世纪后半叶仍有人刊印和阅读。

化学起源于炼金术。炼金术的源头似乎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随着希腊著作被不断翻译成阿拉伯语,阿拉伯也随之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炼金术。在阿拉伯炼金术著作中,吉伯(约720~813年)的著作最为重要。据说,大约有3000多篇炼金术的文章出自吉伯之手,他对金属的属性和化学的操作方法都有详细的描述。

阿拉伯的炼金术与宫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一种影响极大的传统,许多科学家都卷入其中。炼金术之所以得到资助人的极大重视,一是它可以制造长生不老的药,再就是它可以把贱金属变为金子。然而对于从事这项活动的人来说,炼金术是对自己智力的极大挑战,也是对个人精神的磨炼。为了从事他们的研究,阿拉伯炼金术士发明了新的设备,如各式坩埚、长颈瓶、净化瓶和接受器;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化学过程,包括溶解、煅烧、溶化蒸馏、腐化、发酵和升华。也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科学家都沉湎于炼金术的。阿维森纳在他的著作中就指责了炼金术,特别指责了关于矿物蜕变的说法,从而向他那个时代最普遍接受的概念提出了挑战。阿维森纳只承认有技艺的工人用种种特殊的着色方法,可以将其他金属仿造成假金假银。但是,阿维森纳认为,金属的蜕变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13世纪以及后来的整个拉丁世界的几乎所有的论著,都接受了阿维森纳的这个观点。

阿拉伯科学的世界意义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活动的活力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衰退的,学者们的意见尚不一致。有人认为,衰退开始于12世纪以后,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另有人提出,新的重要的科学探索活动在东部持续了很久,直到15和16世纪还在进行。然而,大家都不否认,阿拉伯的科学和医学在公元1000年前后的几个世纪曾达到它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那以后,原创性的工作便衰退了。幸运的是,伊斯兰科学的成果在丧失之前有了同基督教的接触,文化传播的过程重新开始了。

西方文化从阿拉伯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科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就很能说明问题,如:代数、零、酒精、碱和蒸馏器、炼金术、年鉴,以及一些星星的名字,像毕宿五和参宿四。当希腊的科学与哲学被西方人自己完全遗忘的时候,伊斯兰文明保存和发展了希腊科学和哲学。古代世界保存下来的希腊科学著作,几乎全被译成了阿拉伯语。后来,这些书大都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保存和翻译,是伊斯兰文明所取得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借助了阿拉伯人翻译,亚里士多德学说在西方得到重新认识,而且,因为靠着阿拉伯人特别是阿维罗伊的诠释,西方人才更深刻理解了亚里士多德。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从保存和翻译上来评价阿拉伯的贡献,这样大大低估了阿拉伯人的创造性,因为,事实雄辩地说明,任何思想、理论或学说,如果不首先伊斯兰化并归入伊斯兰的总世界观,则都进不了伊斯兰思想的城堡。

对于阿拉伯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一位学者做过精辟的概括:

由《古兰经》启示激发出的精神和伊斯兰继承的各种文明的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伊斯兰科学。伊斯兰世界通过其精神力量将所继承的科学转化为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既不同于过去的科学,又是过去科学的继续。伊斯兰文明的国际性源出于伊斯兰教启示的世界性,并反映在伊斯兰世界的地理分布上。这一特性使伊斯兰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具有真正国际性的科学。

(赛义德·侯赛因·纳赛尔,摘自《伊斯兰科学》)

当世界提起阿拉伯,人们首先应该具有历史的知识、宗教的理解和文明共生的情怀,才会在心底里产生一种敬仰、一种感动、一种期望。今天的世界是各个民族智慧的共同结晶,全球化的世界离不开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耶和华说:“多少次我欲保护你的儿女如同母鸡把幼雏抱在翅膀下面,只是你不肯!”

所以,当世界提起阿拉伯,人类自己需要更多的反思……

猜你喜欢

炼金术阿拉伯伊斯兰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炼金术并不神秘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商誉“炼金术”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杭港地铁:公用事业“炼金术”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