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面对疲劳围城

2007-05-30

37°女人 2007年3期
关键词:生物钟精力体力

一 何

林女士近40岁,有家有业,生活无忧。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特怕夜晚来临,因为她成了没有睡眠的人。几乎用尽了除药物以外的所有土方法,也未能解决失眠问题。不仅如此,还伴有食欲下降、神经衰弱、性欲减退等症状,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

林女士到底怎么了?原来是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劳累引起的,被欧美医学专家命名为“过劳伤害”。这种“过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体力上的,或是两者的结合。它正在成为新世纪的灾难,其中一些人甚至因之死亡。其实,类似的病例并不罕见。国内一份涉及1179人的调查资料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的现象,62%的人经常喊腰背酸痛,57%的人诉说记忆力明显减退,48%的人脾气因焦虑而变得暴躁。另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过劳而引起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到10% ~20%,在商人和高职位人群中高达50%。

我们为何会与“过劳伤害”或“过劳死”结缘呢?科学家归咎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社会竞争的加剧;三是人们错误地认为不加班或休假是不积极的表现,因而不得不以健康为代价拼命工作。日本综合心理教育研究所佐藤宏博士的分析非常中肯:“信息技术革命是向未知的挑战,它伴随着不安、焦虑、急躁和过度的精神紧张,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人在这种压力下身心疲惫,精力受到极大地消耗,如果这种压力持续下去,会使忧郁症加重,甚至导致自杀。”特别是那些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或者事业心特强被称为“工作狂”的人,以及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很健康的人,更容易成为上述因素所导演的“过劳死”悲剧中的“主角”。

“过劳伤害”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它已是健康的“达摩克利斯剑”,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该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御。

按生物钟规律作息

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人体内的生物钟约有100多种,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并规范着人的活动,如睡眠与觉醒、记忆与思维的涨落、体力与精力的兴衰等。一个人只能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例如,晚上10点准时上床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进早餐;9点~11点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是你工作或学习的大好时机;12点进午餐;而下午1点~3点体温下降,荷尔蒙水平趋弱,人需要放松,最好午睡半小时;3点~5点乃是继上午9点~11点之后的又一个精力与体力的高峰期;6点左右进晚餐;7点~9点的记忆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个学习或工作的黄金时间段,而10点又到该入睡的时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那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强化三餐营养

足量且平衡的营养是保持旺盛精力抵抗疲劳的又一“秘密武器”。人体对养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元素五大类。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化,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如20岁~30岁期间增加铁、镁等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C的摄入量;30岁~40岁期间增加叶酸与钙的摄入量;40岁以上除继续增加钙、镁以及维生素的摄入外,尚应注意补足硒、硼等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硒的药物制剂,或者精氨酸、乌氨酸等氨基酸制品。但铁元素例外,应当适度限制摄入,以免铁质过多危害血管与心脏。至于具体食品,美国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主动寻求快乐

过劳不仅是体力不济的表现,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过劳就是如此。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为此所奉献的“锦囊”是多笑。他认为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次~17次,女子应笑13次~16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而坦诚的。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相声、小品、富有喜剧色彩的影视节目,主动求乐。

坚持合理运动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次~5次,每次35分钟左右,或一星期进行3次~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学会主动休息

学会休息是现代人抗拒“过劳伤害”的“灵丹妙药”。

现代科学赋予“会休息”的含义是主动休息,就是在身体尚未出现疲惫感时就休息。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动休息法有着质的进步。科学实验证明,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产生的“疲劳素”就愈快、愈多,消除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效果差的原因所在。主动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素”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摘自《山西青年·新晋商》)

猜你喜欢

生物钟精力体力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从计时钟到生物钟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打乱生物钟会让人变丑
细菌装上生物钟
3步曲之精力恢复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