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之美

2007-05-14何晓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2期
关键词:藉由机械艺术家

何晓鹏

创作材料承载了艺术家的观念情感,使人们在作品的欣赏中发现力量并受到启发

7月11日,《变形金刚》电影版即将于国内上映,这个已经20多岁的屏幕英雄身手仍然不凡,连《哈利•波特》都要避其锋芒,延期一个月上映,足见这些钢铁侠客们备受欢迎的程度。

对机械制品,人们似乎有一种本能的迷恋,即便在日常消费上,塑料制品永远不如金银铜铁打造的机械更讨人欢心,粗略想来,耐用度的因素似乎不是主要的考虑,金属本身给人的审美满足、以及机械的复杂有序值得我们良久玩味。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当被用作艺术创作时,这种材料便面对着艺术家的挖掘与转换。创作材料承载了艺术家的观念情感,使人们在作品的欣赏中发现力量并受到启发。

《圣火接力》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美院曾成钢教授的作品,近日,这个作品八件中的第二件出现在北京(第一件在2004年被国际奥委会设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个表达永恒奥林匹克精神的作品。当我们抛开作品主题,审视作品本身材质时会得到另一种发现的快感。

这个高1.15米,长1.4米,宽0.5米雕塑完全采用钛合金制作。钛合金是一种具有记忆性的航天材料,作者用“记忆性”来对应作品主题的“永恒”,同时力图通过这种幻化斑斓的金属光泽来映衬主题的文化丰富性,而钛本身的质感与力量感,就可以唤起人们生生不息的生命体验。

而对于主要由金属构成的机械,艺术对其染指已近百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掀起了人类工业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高峰,诸如玻璃、铸铁、贵金属也被顺理成章地运用在户外雕塑、建筑上,进而衍生出一场户外雕塑、建筑品味的当代革命,其中,人类在立体美学上发展出了新标准,就是结构美感的表现,又被称为“有机结构”。

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就有涉我们“机械之美”的主题。20世纪初,人们觉得美应透过科学、工业、艺术等多方面力量来表现,说得直白些,就是艺术可藉由科学知识与机械文明,来个大跃进。最终的结果就是成就了大量的工业文明与艺术的混合体作品。

像《星球大战》《变形金钢》《铁臂阿童木》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屏幕作品无不出于这个背景。这一历史背景对艺术家的创作影响至今方兴未艾,目前走红韩国的年轻艺术家崔吴岚就是一个以创造机械之美知名的代表。

崔吴岚1970年出生于首尔,他以科技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从而对传统技法进行对抗与挑战。他最出色的,是他的机械创作概念,比如研发出如动物或微生物般呼吸的机械构筑,一如有机的生命体,藉由精密的电子仪器,让他们运转出如同人类呼吸或行动等生命征兆。

若仔细观看崔吴岚的作品,它不仅在机械结构上达到几近完美的仿生命体的表现,亦同时在作品细节上追求美学的极至表现,在异形机械生物体上,切割出如人类染色体基因形状的图像结构,让人觉得异形生物的真实与震撼。

崔吴岚还为他每个作品起一个拉丁文的科学名称,并为它们编一套与生物学起源有关的故事。这是一种未来主义与史前神话的结合,艺术家希望藉由他的作品,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韩国,重新省思人们与现代科技产品的关系。当人类的智慧,已能轻易创造出高度精密智慧的机械生物,并让它们拥有如同人体般复杂的思考判断与生活机能时,人类犹如被赋予了如上帝般创造生命的力量,这逆转了人与自然的互存关系,也蕴含着更多的恐惧、不安与矛盾。

由机械而审美而思考,这在年轻艺术家作品中极为普遍。这或许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密切关联。比如台湾艺术家杨茂林的系列作品,他从1996年开始,大量使用动漫中的机械人物进行创作,包含从60到90年代的角色,有铁臂阿童木、机械人等等。杨茂林试图用这些塑像作品来诠释台湾的政治、历史与文化活动,表达他对台湾历史的批判与深刻情怀。

如一件关于铁臂阿童木的作品,主角胯下圣兽、手握金杵,背后佛光普照,作者用这些充满神佛味道的身份转换象征着人类本性中对觉悟与善的追求,转换中的不和谐又表现着如此之多的矛盾和似是而非,这也许是机械的另一种复杂有序吧。

猜你喜欢

藉由机械艺术家
调试机械臂
沙丘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简单机械
沛纳海Radiomir 1940系列49毫米钟乐三问报时两地时间陀飞轮腕表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