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不是冷漠的借口

2007-04-23马际娥

人民教育 2007年8期
关键词:苏珊海伦冷漠

马际娥

在一篇题为《一堂“生成”班会的启示》的教育随笔中,笔者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自习课上,学生们在安静地做作业。忽然,教室中央“哇”的一声炸开了锅。原来,一个叫小静的女生呕吐了。一時间,学生们纷纷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不绝于耳。“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于是,“我”静静地站在原地,想看看学生们做何反应。教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学生们看着“我”,几个捂着鼻子的学生下意识地把手放下来。小静一个人怔怔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两个女生碰了碰肘,默默地走到小静身旁,带她到医务室去了……

读完这篇随笔,笔者看到了这位教师的“机智”,同时又想起另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故事: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却不幸长了肿瘤,要接受化疗。出院后,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几乎掉光了。于是,回去上课就成了让她很痛苦的事。而就在苏珊返校前,她的老师海伦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上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下一周,当苏珊回到熟悉的教室,头戴帽子的她站在门口迟迟没有进去。可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这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帽子显得那么普通,似乎没人注意。于是,她轻松地笑了。

在师爱的阳光下,小女孩的自尊心悄然地被保护得毫发无损。

海伦老师的做法让我领悟到,“教育艺术”和“教师机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深感钦佩的同时,我不禁奇怪地设想:如果是海伦老师面对学生呕吐的情境,她会怎么做呢?她可能会将温暖的手放在学生的额上,看她是否发烧,然后关切地说:“来,孩子,老师带你去看病。”而不是像文中的“我”一样,“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学生的反应。如果是这样,教室里就不会如此冷清,而是出现另一幕让人感动的场景:同学们围在病人身旁,有的询问病情,有的帮老师一起搀扶病人,有的把脏物打扫干净……

因为,如果教师能用爱的言行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它的意义远超过一节“生成”的班会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也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跟单纯的道德说教与灌输相比,教师的言行是更好的教育。

所以,“生成”不是冷漠的借口。在开头那篇随笔中,一些学生的冷漠固然让人心寒,但作为班主任的“我”难道不应该为此而自省吗?作为教师,置生病学生的痛苦于不顾,却在那儿冷眼旁观,坐等班会主题的“生成”,我们不禁要问:你关爱学生的心到哪里去了?与学生的冷漠相比,你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呢?

猜你喜欢

苏珊海伦冷漠
突然之间
东霞
作家死亡之谜
回答
冬眠
最高贵的导盲犬
海伦·凯勒的故事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谁来付账
最高贵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