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最有人情味的“阳光城”

2007-03-23

瞭望东方周刊 2007年7期
关键词:八廓街人情味施舍

姜 帆

海拔3670米的拉萨,在内地人的心目中似乎总是跟寒冷、缺氧和物资匮乏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座举世闻名的“阳光城”每年天气晴朗的日子有近10个月,就像不缺阳光一样,浓浓的人情味也在温暖着拉萨人的生活。

拉萨的人情味不像老北京般礼节讲究,也不似上海里弄般细致谨慎,它一如高原的阳光,透明闪亮而又无处不在。

拉萨人都是活雷锋

司机边巴师傅有一个经典故事,2004年的一天,他跟一个朋友约了在“革命”甜茶馆喝茶,去的时候发现一位50多岁的汉族老者跟朋友坐在一桌,他以为是朋友的朋友,就跟他聊起来,聊到高兴处老者结了三个人的账,把他们带到自己家,买了只整羊,又叫了五六个人一起来喝酒,一直从下午三点喝到凌晨一点。结束后,喝得两眼发直的边巴问他的朋友:“这个朋友你怎么认识的?人还真不错!”同样两眼发直的朋友诧异地说:“我不认识他啊!我看你们谈得那么投机,以为他是你约来的朋友!”

跟拉萨人相处久了,会惊异于他们社交圈子的庞杂。他们经常会说今天跑了多远的路帮助某人办了一件多么复杂的事,细细追究这个人不过是在街上擦皮鞋时认识的。对他们来说,朋友或许有亲疏,但相交的真心都是一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拉萨人也都是活雷锋。

即使是外地人,在拉萨的街头随便拉住任何一个人问路,都会得到详细的解答,甚至遇到热心肠的人把你送到目的地的也是常事。几句话谈得投机了,从此之后就是朋友,甚至会当场拉你到他家喝酒。

有人说拉萨是世界上最容易认识漂亮女孩子的地方,因为你只需要装作游客,拿一个相机请她帮你拍照留念就能达到搭讪的目的。

有种理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通过他们认识的人产生联系,中间的环节都不会超过六个人。而记者的经验证明,在拉萨这个中间环节甚至不会超过两个人。“你是某某的朋友,那你认识某某某吗?我跟他在某某某家喝过酒!”在拉萨,无论你在多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一个人,对方几乎总能以这种方式找到与你的“固有联系”。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达瓦次仁就是记者偶然在街上认识的。他曾经这样给记者分析拉萨“没有陌生人”的原因:拉萨是西藏最大的城市,但她的常住人口只有27万,流动人口在旅游旺季超过30万,规模与中国内地一个县城差不多,圈子本来就不大。另外,拉萨是藏族人心目中的圣城,帮助素不相识的朝圣者本来就是拉萨人的传统。

总之,草原民族固有的好客天性,佛教信仰宣扬的对众生的爱,以及内地来的“老西藏”带来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拉萨“没有陌生人”的城市性格。

有趣的是,很多“门槛精”的内地游客并不敢相信拉萨人的这种真诚,往往弄巧成拙。

交流无需语言

在拉萨你可能会有点头晕:拉萨藏语跟青海藏语跟康巴话完全不同,很多藏族人不会说汉语,说汉语的人什么方言都有,来旅游的外国人有的英语说得还不及藏族小学生……但是即便如此,所有的人还是能交流得很好。

如果按照外国人与常住人口的比例来说,拉萨恐怕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数万名境外游客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与当地人的语言交流能力。但他们照样在色拉寺与辩经的喇嘛合影,在八廓街跟小贩讨价还价,在本地人都不注意的背街小巷中喝甜茶,而且不耽误任何行程。

一位拉萨“的哥”对记者说:“那些老外,一句中文也不会讲就敢来拉萨。我曾经拉过一个,要去机场,跟我支楞起胳膊作出‘飞的样子;还有一个,要去火车站,居然‘咕咕地叫,好不容易才明白是学汽笛声。”

交流有时压根不需要语言。记者到拉萨后第一次到藏族朋友家做客,家里只有他会说汉语,他的母亲端着自酿的青稞酒,用记者完全不懂的语言唱起了敬酒歌,然后合十鞠躬,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你,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不需要任何语言的解释,那是一定要把酒干了。他的几个妹妹也照此办理,结果记者没听懂一句劝酒的话而醉倒。

民间音乐人丹增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内地朋友曾经遭逢大变,到拉萨来散心。一日他们约了一位不会汉语的喇嘛出来开解他,偏巧刚坐在一起丹增就有事先离开了。两人枯坐半晌,喇嘛突然长叹一声,似有无限苦悲,同时伸出手来摸那人的头。那人顿时痛哭失声,待丹增回来已经豁然开朗。

“心灵的交流更直接。”丹增说。

善良和纯真:放射阳光的太阳

拉萨醇厚的人情味不是凭空而来,其来源就是拉萨人骨子里的善良和纯真。

在拉萨,办喜事或丧事不会局限于摆多少桌,拉萨人不发请帖,而是“广而告之”,届时大家一起到—个地方过“林卡”。那是一种半露天式的聚会,可以选择坐在屋里,也可以坐在遮阳棚下。中午和晚上都有自助餐,饮料和啤酒一直敞开供应。拉萨的礼金标准相当菲薄,只有一两百元,而一次林卡最多甚至有500人到场,持续两天。

拉萨人认为,无论你跟主家关系近不近,认识总算有缘,别人欢喜或悲伤大家都该陪着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有人长期不参加这种活动,主家倒无所谓,可别人会对他有意见,评价就是:这个人没有人情味。

拉萨人还有一句很严重的评价:我从来就没看见他施合过。拉萨人习惯于施舍那些将自己的一切用于朝佛的虔诚信徒,对没有收入来源的残疾人、路边念经的喇嘛也从不吝啬。“见不得他受苦”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每年6月的“萨格达瓦”节期间,虔诚的拉萨人会一下子换数百元零钱来施舍,不少人甚至发愿在这一天要施舍给全拉萨城的每一个乞丐。而此时,拉萨城所有的乞丐会固定守在几个地方,扬起如林的手臂等待施舍,平时省吃俭用的藏族老阿妈们会背着整袋零钱,一张一张塞到那些收入远高于她们的乞讨者手中。

上世纪90年代,拉萨一位著名藏族记者曾经化装体验,调查乞讨者的收入,仅仅半天多他手中的毛票就达到600多元。

记者曾经看到一位极其爱干净的大姐钻到满是灰尘的库房杂物下去救一只误入其中小野猫,连连被挠也不退缩。“出不来会饿死的。”她说。

没有被污染的纯真也是拉萨浓浓人情味的基础。人人都说八廓街上的店宰人,实际上拉萨小贩的狡黠在精明的内地人面前不堪一击。真正宰人的,往往也是内地人开的店。

记者的一位藏族朋友在八廓街上开店,一天他突然问记者:“《疯狂的石头》中那三个坏人在火车上究竟在干什么?”内地一个人人知道的“可乐中奖骗局”,居然骗到了拉萨一个精明的生意人,这其实是拉萨的幸运。

猜你喜欢

八廓街人情味施舍
嗟来之食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八廓街即景
八廓街,人文之街
八廓街,历史之街
八廓街,节日之街
人情味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
The Cir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