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控池塘水质的措施

2007-01-10李一民杨学明于文华王赛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水质调控池塘

李一民 杨学明 于文华 王赛玲

摘要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高产,实施高密度养殖,大量投放饵料,淤泥大量淤积,造成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产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而品质和效益却不断下降。概述了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户提高水体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 池塘;水质;调控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品种的适应范围,养殖品种则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因此,水质改良的关键在于底质改良。

1底质恶化的危害

1.1导致“氧债”增加

在目前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大量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淀在池塘的底部,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底质经常发生恶化现象。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氧债”。“氧债”的存在是水质恶化、鱼虾缺氧浮头的主要原因,而造成“氧债”的根本原因就是底质恶化。据调查,池塘中溶氧大概有50%以上是被底泥中有机物质消耗掉的。

1.2水体中有毒物质增加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有机物质也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品种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轻则会影响养殖品种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商品鱼品质下降;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和泛塘。

1.3pH值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会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pH值对鱼的呼吸等有很大的影响,当pH值超过适宜限度时,将影响鱼体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因此,pH值在不适的条件下,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

1.4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

当底质恶化,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到100个/mL时,养殖品种可能发病。

2改良水质的措施

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是造成池塘底部“氧债”升高、pH失衡、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增加的主要因素。水质恶化的根本是底质的恶化,从而造成养殖品种疾病暴发、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等。不同池塘的水质处理如下:

(1)池塘底泥不多,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经常超标,水色不好。可利用微生物(如复合芽孢杆菌、EM原露)和非微生物(如底净宝、降硝氨等)对水质进行处理。

(2)底泥多,投喂鲜活饵料为主,底质恶臭,水质经常发生变化,水色经常改变。先使用底净宝改良底质,消除氨、氮、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再使用复合微生物分解底泥,消除底部沉积的有机物。

(3)大水面水体。水深在2m以上,底层经常缺氧。不定期使用能够沉入池底缓释型增氧剂颗粒氧及颗粒型不耗氧的生物底净宝。

3不同水质的处理

3.1瘦水

瘦水一般呈浅绿色、土黄色,透明度高,这时水较清,浮游植物极少;另外有一些池塘水色呈蓝色,绿藻过多,也可造成瘦水。对于此种情况,可在晴天的上午9时后施少量无机肥后,再施用生物有机肥,直至水色调为黄绿色为止。

3.2池水浑浊,透明度小

池水浑浊不爽活,是由于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物过多,或底泥太厚所致。一种是水体中悬浮物多,水呈浑浊状,也有似泥浆水;另一种便是藻类过度繁殖引起。可先换一些新水,使用复合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降低有毒物。如果底泥厚,还应该使用底净宝。

3.2水呈现乳白色

主要是乳游动物,如轻虫、提足类、提角类过多所致。选择杀虫剂、杀死部分浮游动物,以便于浮游植物生长,将水调绿,定期使用生物制剂,保水、护水。

4池塘水质的管理

(1)饲料方面。选择好的饲料,在水体中稳定,散失少,吸收利用多,产生的污染少,科学投喂,投喂控制在1~2h吃完。

(2)底质改良方面。冬季,结合水利工程或其他活动,进行干塘清淤,及时消除多余淤泥,控制底泥在10cm左右,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使用生物剂改良底质。

(3)增氧方面。经常开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使水质不易恶化。

(4)透明度方面。透明度小,说明水肥或悬浮物多,应使用能增加透明度的速效水净宝,然后使用微生物制剂;透明度大时,水瘦,使用生物肥水素,来培养合适的藻类。

猜你喜欢

水质调控池塘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热闹的池塘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池塘
夏天的池塘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