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东县秸秆综合利用实践与成效

2007-01-10顾淑娟石佑华徐爱群缪桂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秸秆效益利用

顾淑娟 石佑华 徐爱群 缪桂红

摘要 对江苏省如东县秸秆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地秸秆利用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认为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净化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延长大了产业链。

关键词 秸秆;利用;还田;效益

如东县地处江苏省东南沿海,现有耕地10.4万公顷,常年种植农作物总面积17万公顷,年产秸秆约110万吨。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剩余秸秆被废弃,甚至焚烧,不仅造成了生物有机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污染了环境。针对农村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如东县委、县政府组织农业、工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问题,探索出了一条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模式。

1利用模式

1.1农业利用

1.1.1秸秆直接还田。具体内容如下:

1.1.1.1机械化全量还田。如东县大面积生产上的耕作制度以稻—麦轮作为主,用收割机收割的稻、麦秸秆,将收割机上安装切碎喷散装置,将秸秆切碎后即可全量还田。一般切碎后的麦秸配以速效肥料,耕翻后作为水稻基肥;切碎的稻秸用作后茬麦子、油菜等作物的田间覆盖。

1.1.1.2人工留高桩还田。人工收割的稻、麦、油菜等作物,收割时留桩高度25cm左右,后茬种植水稻的,在耖田时耕翻还田;后茬种植棉花、油菜等旱作物的,结合松土、除草,灭茬覆盖或深埋还田。

1.1.1.3旱作土壤秸秆覆盖还田。视土壤类型、作物及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分别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将秸秆直接全田或行间覆盖,盖草量2 250~3 000kg/hm2,秸秆覆盖前增施适量速效氮肥,并搞好化学除草。

1.1.2秸秆间接还田。具体内容如下:

1.1.2.1秸秆积造厩肥和过腹后还田。如东县是畜禽生产大县,近年来农技部门积极推广秸秆养畜技术,秸秆不仅直接用作饲料,还可经青贮或微贮氨化处理后作为家畜的淡季饲料,利用家畜产生的粪便还田。此外,鼓励农户利用秸秆垫圈积造厩肥。这些技术的推广,既壮大了畜牧业,又消化了秸秆,培肥了地力,是秸秆利用的重要途径。

1.1.2.2秸秆发酵后还田。将秸秆利用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产生的副产品及残渣还田,既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又消化了秸秆。

1.1.2.3菇渣还田。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废菇渣再还田,为农民提供了增收途径。

1.1.2.4作为生活燃料,草木灰还田。将一些难以腐熟的秸秆作为农民的生活燃料,产生的草木灰还田。

1.2工业利用

1.2.1编织草帘、草包、草绳等。鼓励农民将整齐的麦秸、稻草编织成草帘、草包、草绳,用于铸造、预制、制砖等企业,不仅满足本地企业生产的需要,同时组织农民经纪人将产品销往外地,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

1.2.2秸秆气化。1999年,如东县在江苏省率先建成了秸秆气化站,利用秸秆气化技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转化成秸秆燃气,通过输配管网送往用户,既消化了秸秆,又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经测算,每一用户使用秸秆燃气将比使用液化气全年少支出128元,而热效率与液化气相比不相上下,既方便,又卫生,是值得推广的秸秆利用新技术。

1.2.3秸秆发电。如东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引进、开发秸秆利用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江苏国信作为投资主体,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和GEF赠款建设的秸秆发电示范项目,一期建设规模2.5万千瓦工程已投产发电,目前年消耗秸秆可达17万吨。该项目的建成,既缓解了能源紧缺问题,又为剩余秸秆找到了出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2推广措施

2.1领导重视

如东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长期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秸秆还田实施情况作为“三高”农业竞赛内容;每年都要结合有关农事活动或专门召开全县秸秆应用现场会;每年均发出禁止农民在田头焚烧秸秆的文件;各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开展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并及时将秸秆收购任务分解到各村,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少数农户焚烧秸秆进行及时曝光。这些举措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了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2.2政策扶持

在目前县级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县政府仍抽出资金支持秸秆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并注重秸秆应用技术的引进,拨出专款在江苏省率先建成了秸秆气化站,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国信公司已在掘港、岔河、丰利、河口建立了4个秸秆收购站,在全县设立40多个收购点,出台了秸秆收购最低保护价,让利广大农户。

2.3技术支撑

县级职能部门每年都开展秸秆利用技术现场示范及培训工作,印发技术资料分发到各镇及科技示范户;同时印发技术资料分发到各个农户,不少镇农技站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养畜技术。县、镇两级利用新闻媒体、农村广播网进行技术宣传和发动,使技术送到广大农户手中,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秸秆综合利用意识,提高了全县秸秆利用率。

2.4强化考核

县农技部门每年把秸秆还田实施情况作为对镇农技干部的考核内容,并列入“科教兴农”奖的评奖条件;县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对各镇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秸秆综合利用推广速度不断加快。

3主要成效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秸秆工业项目的开发应用,畜牧业的发展,以及领导重视,技术指导到位,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如东县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上升(见表1)。

3.1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传统的有机肥积造难以实施,许多农户只重视化肥投入,而忽视有机肥投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差。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县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以来,缓解了土地产投矛盾,使地力下降得到遏制,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物理性状有所改善。据2006年耕地质量调查结果,全县耕层平均有机质为17.5g/kg,与1992年、1997年调查的耕层土壤有机质相比分别增加2.9 g/kg、1.8 g/kg。此外,典型调查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连续3年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比未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5%,容重降低0.06g/cm3。

3.2净化了生态环境

由于原先被废弃的秸秆得到了合理利用,秸秆田头焚烧现象基本杜绝,避免了生物有机资源的浪费,净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如东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称号和全国首个“绿色能源县”的殊荣。

3.3增加了农民收入

由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对作物具有调温、保墒、抑盐、控草等效应,应用该项技术能提高作物产量。经田间试验和大面积调查,实施秸秆还田,平均增产小麦228 kg/hm2,增产率5.8%;水稻450 kg/hm2,增产率4.3%;蔬菜增产率6.2%~14.2%;皮棉增产率6.1%。此外,秸秆编织、秸秆养殖、秸秆发电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秸秆燃气为农民减少了生活支出。

猜你喜欢

秸秆效益利用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画与理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