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2007-01-10葛素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促进生产

葛素芬

摘要 阐述了植物保护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健全病虫害预警控制体系、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对生产者进行新型技术培训等工作,可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 植物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

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21世纪人们对环境、健康要求的必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使之尽快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民,已成为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植物保护,受长期粮食短缺和防治技术水平的限制,强调化学保护的作用,过分依赖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忽视使用农药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农业植保部门应围绕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这一核心,把好植物检疫、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2个关口,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3项工作,强化农民素质培训服务,确立植物保护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1建立健全农作物有害生物检疫防疫体系

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是大量植物新种类、新品种和农产品的引种、调运,这必将导致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的传播、蔓延。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就成为减少有害生物种类数量、降低为害损失、减轻防治压力,从源头杜绝因疫情扩散而导致的大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的第1个关口。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一方面要在县级一线建立检疫实验室,使之能进行常见的病虫害检验检疫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精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熟悉有害生物的检测、风险评估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技能,能根据有害生物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体系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药残留。因此,建立农药残留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应探索在省、市、县逐级建立农药残留检测机构,并重点加强县级监测机构建设的监测机制。省市以开展精量残留分析为主,县级则以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为突破口,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城镇集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快捷的监测信息,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监测网络。

3健全病虫害预警控制体系

准确监测并预报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科学指导、正确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有效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3.1改善病虫害预警监测手段,健全测报网络

测报调查的手段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决定了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适应形势发展,植保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测报技术和测报工具,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推广测报应用软件、建设病虫信息传播网络,逐步改变病虫测报调查手段落后、监测工具缺乏和信息传递方式原始的现状。

3.2实现病虫信息发布和防治技术指导的可视化

针对广大农户文化程度不高、阅读困难的实际,改变以文字形式传递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的传统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电视等手段,实现信息发布和防治技术指导的可视化,提高信息发布与受众农户的亲和力,确保农民及时了解病虫信息,掌握防治技术。

3.3强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逐步推行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

实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当前解决农产品病虫害危害和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可在粮食生产基地、蔬菜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区域先行开展研究,以有害生物为对象,以农产品安全为中心,组装防治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达到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目的。

在加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技术,由单个作物、单一对象的综合防治向区域内多个作物、多对象的优化调控发展。

3.4大力推广非化学防治新技术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化学农药防治造成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和对环境、作物、天敌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而许多非化学防治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推广使用一些成熟的非化学防治技术是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手段。如频振式杀虫灯技术、诱虫板技术、器械灭鼠技术、释放寄生性天敌控虫技术、稻田养鱼、养鸭技术等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技术。

3.5推广使用新型绿色农药防治技术

目前,化学农药防治仍然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农药仍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效、安全、经济的“绿色农药”的推广,加速“绿色植保”技术的普及。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快新农药、新剂型、新防治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做好适用性、安全性评估,积极推广使用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农药品种,特别是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采取行政、技术措施,逐步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防治成本;同时,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

3.6推广新型施药机械,实行统防统治

大力推广各种机动、手动植保机械,特别要引导农户购买使用“没得比”、“卫士”等新型施药器械,改变传统喷雾器喷雾质量不高,“跑、冒、滴、漏”严重的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害,要充分利用各种植保机械,推行机械化统防统治,实现低容量、超低容量施药,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的时效性,减少防治农药的用量。

4以人为本,搞好培训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点选定后,要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关键在于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人要具有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针对我国目前农民对病虫防治要求快速、高效的欲望以及农药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淡薄的现状,搞好生产者培训,提高生产者用生态、环保、健康意识去搞好病虫防治工作至关重要。1989年以来,我国开始执行中国全生长季培训方法,在田间每周培训农民1次,由农民自己调查,自己画图,自己报告讨论,共同分析决策,收到了极其理想效果。如果依托各地实施的各种项目,扎实开展FFS(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一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将逐步壮大起来,他们将成为我们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坚强保证。

5制定规程,保证质量

为了保证所生产的农产品无公害,对各基地生产的主栽作物要因地制宜,制订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使生产者按所订的技术规程操作,这是生产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的质量保证。技术操作规程的制订要包括该种作物从整地、施肥、播种、移栽、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规程,要制订化肥用量总量控制指标和农药使用品种、施用方法与总量控制指标和安全间隔期。生产技术规程制订后,各地应根据当地农事、主要病虫发生情况与预先制订主要阶段性的生产技术操作实施方案,便于生产者实施,以确保既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控制病虫为害,又保证农作物优质无污染。

6依托公司,品牌服务

无公害农产品产后能否走向市场,被市场认可是无公害农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使无公害农产品走向市场,被市场认可,根据几年来我们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的经验与体会,笔者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也需实施市场运作机制,走农户+技术人员+行政支持十公司的发展之路。不言而喻,农户是生产产品的基础,技术人员(行政支持)是生产合格产品的保证,而公司则是使产品走向市场的最有效渠道。公司可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使生产者能得到高于一般产品价格承诺,从而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技术人员可从公司得到保证技术实施的有关宣传、信息传递费用。公司按照市场机制,保证合格产品及时收购到位。在具备上述各项操作后,打出品牌产品(拳头产品),是树立公司信誉度、保证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被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质量好坏与能否走向世界是关系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大事。因此,生产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1年5月中旬,国家农业部召开了全国首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场会,证明我国已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笔者认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并不是做花架子,搞形式,而是需要从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开始,把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理想变成现实,使农民的产品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卖出好价钱,农民能受益;同时也要使消费者从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中受益,使他们体会到无公害农产品对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需要更细心、更科学的管理,同时也存在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要高出几倍。所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7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前进中的中国农技推广事业——中国农业技术工作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绿色农药绿色植保[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促进生产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