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丰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07-01-10管卫兵周凤珠杜干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陈 斌 管卫兵 周凤珠 杜干华

摘要 水稻是大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从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新世纪以来大发生原因,提出准确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综合防治;江苏大丰

大丰市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每年种植水稻2.2万公顷。进入新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2001~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年份有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稍有不慎,即可出现大面积卷叶现象,已成为影响水稻安全生长主要害虫之一。为全面控制该虫,同时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1原因分析

1.1迁入期早、迁入量大

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第1峰分别出现在7月3日、7月2日、7月4日、7月2日,比常年早近20d;田间定点赶蛾,全代累计蛾量分别为2 245头/hm2、2 580头/hm2、1 890头/hm2、2 535头/hm2,是常年的5~9倍。

1.2繁殖代次多

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由于迁入早,其在本地能成功繁殖2个代次,使六(4)代也成为主害代;而常年稻纵卷叶螟只能繁殖1个代次,主害代是五(3)代。1990~2007年系统调查,稻纵卷叶螟自然繁殖每增加1个代次,其为害虫量将上升59.3倍。这4年稻纵卷叶螟在主害代五(3)代基础上,又增加了虫量基数更大的六(4)代,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上升。

1.3残留基数高,为害重

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第1峰为害期间,由于田间虫量较少,为害期提前,虽经宣传发动,一些农户仍存在麻痹思想,防治不力,为下1代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本地虫源。如2003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的田块,百穴残虫3头,卷叶率0.3%。而防治效果差的田块,百穴残虫86.3头,卷叶率14.3%。这4年由于前期防治不力,残留基数较高,导致主害代防治难度加大,从而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为害程度明显加重。

1.4气候条件适宜

稻纵卷叶螟的迁入一般需存在垂直气流,否则难以降落。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6月底7月初,本地垂直气流强烈,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多频次、不间断的迁入十分有利,极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存活,从而为后期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5思想麻痹大意影响了防治,措施不当影响了药效发挥

主要表现在:一是喷药时多数田块喷水量不足;二是用药时间不及时,思想上不够重视。

2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1准确测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准确测报是防治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掌握准确的虫情,要想搞好防治工作是不可能的。稻纵卷叶螟是一种易暴发的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加强虫情监测工作至关重要,要做到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灯下虫量与大田赶蛾、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由于前期迁入虫量相对较少,为准确掌握虫情,争取全年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在四(2)代发生期间要注重田外杂草等虫源田的调查。

2.2根据稻纵卷叶螟为害习性,把握最佳用药期,及时用药

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仅在幼嫩叶或组织上取食,造成针尖大小的白点,一般不易觉察,2龄幼虫即爬到叶尖处,叶丝缀卷叶尖的叶缘,即卷叶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造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称为束叶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危害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必须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及时用药。3龄期形成卷叶后再用药,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2.3在严格按照测报结果开展防治工作的同时,要选准药剂品种,提高用药质量

笔者于2005~2007年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对氟铃脲复配剂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6d,15%螟纵净900mL/hm2、1 200mL/hm2;20%应用1 125mL/hm2;15%氟铃脲·阿维900g/hm2处理区保叶效果分别为97.92%、99.49%、98.43%、99.06%,接近于对照药剂90%杀虫单1 350 g/hm2(95.28%)及20%虫无影1 050mL/hm2+90%杀虫单600g/hm2(99.00%)。药后17d,15%螟纵净900mL/hm2、1 200 mL/hm2,20%应用1 125mL/hm2,15%氟铃脲·阿维900g/hm2处理区保叶效果分别为98.07%、99.49%、91.09%、97.03%,分别高于对照药剂20%虫无影1 050mL/hm2+90%杀虫单600 g/hm2处理区48.8%、50.28%、41.88%、47.81%,分别高于90%杀虫单1 350g/hm2处理区84.15%、85.63%、77.23%、83.17%,说明氟铃脲复配剂速效性、持效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氟铃脲系列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都很优良,建议中等发生年份,每个代次防治1次,用量以15%螟纵净乳油900mL/hm2、20%应用乳油1 125mL/hm2、15%氟铃脲·阿维可湿性粉剂900g/hm2为宜,发生量大时,适当加大浓度。

2.4治前控后

稻纵卷叶螟一般在7月上旬末、中旬初迁入本地,四(2)代、六(4)代发生相对较轻,五(3)代为主害代,发生危害相对较重。但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的年份,应积极采取治前控后的策略。要非常重视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这样可有效控制下代本地虫源量及发生程度,更能降低六(4)代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减轻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压力。

2.5实行分类指导、统防统治

以市、县级处方为依据,以镇或村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防治。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