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07-01-10郑建余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郑建余

摘要 分析了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单季稻病虫危害程度重的原因,并就此提出具体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单季稻已是我县主要稻作形式,在粮食生产中占相当重要地位。单季稻因耕作方式和生产环境条件与双季稻有很大差别,其病虫发生、危害与双季稻也有很大差异,且为害趋势加重,带来防治困难,造成农药使用次数增多,乱用药现象普遍,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因此,防治工作要根据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开展综合防治,减轻病虫危害,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近几年工作经验,将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

2005~2007年,三门县单季稻病虫害总体属大发生年份。虫害重于病害,尤其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特大发生,对粮食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水稻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由于耕作制度变化呈中等偏轻发生;稻瘟病在沿海稻区轻发。由于稻飞虱传毒,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比较普遍有逐年加重趋势。水稻穗期的稻曲病、云形病、叶枯病等穗期病害在粳糯稻上发生比较严重。总体上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等变化,为害单季稻病虫种群在增加,危害程度在加重,对粮食生产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于单季稻生长期温、光、水资源充足,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营养丰富,极易造成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危害。

(2)由于单季稻播种时间早迟不一,从本县看,播种期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长达1个月,有利于病虫转株危害。

(3)单季稻生长期间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台风暴雨频繁,也有利于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飞虱等病虫发生危害。

(4)气候条件。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有利于各种虫害过冬繁殖,发生基数较高。

(5)南方虫源地,如广东、广西、云南、泰国、越南等地的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虫口基数高,随着台风、气候等因子,迁入量相当大。

2单季稻病虫防治技术

2.1抓住播种育苗关

落实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控制种传病害如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黑条矮缩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单季稻提倡集中连片育秧,秧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田丘,及时翻耕,清除秧田及四周杂草,防治好周围作物和杂草上的灰飞虱,阻断灰飞虱的迁移传病。

2.1.1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是控制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最有效的方法。药剂可选用1.5%的确灵1 000~1 500倍液或28%线菌清600~800倍液,或25%施保克3 000倍液浸种48h左右,浸后洗净再催芽。

2.1.2药剂拌种。采用药剂拌种,控制秧苗前期稻飞虱、稻蓟马危害,预防黑条矮缩病。方法为:在种子催芽后1kg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15~20g,或用20%稻拌威1 000~1 500倍液拌种,拌匀后立即播种。

2.1.3秧田化学除草。水育秧:在播种塌谷后用17.2%幼禾葆3.0~4.5kg/hm2或40%直播净375~450 kg/hm2对水600~750kg/hm2喷雾,施药后保持秧板湿润,不积水不干燥(使用直播净种子需催芽后播种)。旱育秧:在播后苗前施药,用17.2%幼禾葆3.0~4.5 kg/hm2,或36%水旱灵1 500mL/hm2,或50%丁草胺1 500mL/hm2喷雾,施药前秧板必须充分湿润,药后保持秧板湿润5~7d,提高除草效果。

2.2集中时间、精力,抓好大田病虫害防治

抓好大田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也是保产增产的关键。

2.2.1移栽田化学除草。在移栽后5~7d灌寸水,用30%乙·苄(如精制乐草隆、农家乐等)300~450g/hm2拌尿素75kg/hm2,在稻叶露水干后均匀撒施,并保持水层5d以上。

2.2.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本县1年发生4代,主害代是3代、4代,蛾、卵、虫、蛹各种形态都有,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迁入本县,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是防治关键时间。由于高毒农药甲胺膦禁止使用,在防治上给农户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在防治适期上从原来2~3龄幼虫高峰改为卵孵高峰,选用对口药剂,科学施药,药剂前期提倡用40%毒死蜱1 500mL/hm2,后期用31%三拂(锐劲特+三唑磷复配剂)750~1 050mL/hm2

2.2.3稻飞虱。通常称响虫,包括白背稻虱、褐稻虱、灰稻虱。这几年褐稻虱特大发生,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损失。稻飞虱一般在7月上中旬迁入,前期以白背稻虱为主,中、后期以褐稻虱为主,1年发生6代,在本地发生3代。近3年稻飞虱已成为我县水稻最主要害虫,要选用优质高含量的对口药剂。根据省、市、县这几年大量试验示范,推荐以下药剂:噻嗪酮(25%扑虱灵)、40%毒死蜱、25%噻·异(噻嗪酮+异丙威)。前期以白背稻虱为主,可用10%吡虫啉;中、后期根据田间虫口密度加大药量、加大用水量,改喷雾为泼浇。

2.2.4二化螟。在本地越冬,1年发生4代,1~2代为害早稻,3~4代为害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近几年螟虫在我县发生较轻,呈逐年减轻趋势,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变化,桥梁田减少,孵化率、成活率低,药剂用5%锐劲特450mL/hm2或80%杀虫单加40%毒死蜱防治。

2.2.5纹枯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历年发病都比较重,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突增,台风暴雨过后要紧急防治,药剂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g/hm2或星光600g/hm2

2.2.6白叶枯病、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近几年发生较轻,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变化,田间菌源少,品种抗性增强;但细菌性病害一旦暴发损失极大,如遇台风暴雨频繁年份应高度警惕,特别是台风过后应抢晴防治,要求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50%金消康或20%噻森铜1 800~2 250 mL/hm2

2.2.7穗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云形病、叶枯病等。抽穗扬花期间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极易发病,药剂可选用星光、井冈霉素等。

2.2.8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本地近几年发生较轻,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或异稻瘟净。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