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茱萸湾生态园林建设的探讨

2007-01-10李健美夏东进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探讨建设

李健美 夏东进 陈 军

摘要 茱萸湾风景区是扬州市著名的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是当前的主流。以生态园林的内涵为出发点,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应遵循生态位、生物多样性、和谐的原则,探讨了因地制宜选择植物资源、强化动物活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尽快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倡导生态旅游等具体建设措施。

关键词 茱萸湾;生态园林;建设;探讨

茱萸湾风景区位于江苏扬州东郊,是一座集动物、植物、游乐为一体的AAA级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岛屿。其东临古运河,西傍大运河,北通邵伯湖,南望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苏水利枢纽工程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植被丰茂。茱萸湾的名字来源于汉朝,据《重修扬州府志》载:“汉吴王刘濞开此通海陵道”。因此地北有茱萸村,遍地栽植茱萸,古邗沟在这里形成一个湾道,湾之水中倒映岸边的茱萸树,故得名“茱萸湾”。茱萸湾的总面积约65.17hm2,其中水面面积约占6.51hm2,公园的绿地率为92.3%,绿化覆盖率为95.6%,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是扬州的天然氧吧。

扬州市2006年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其城市建设也向着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发展。作为扬州市区第2大园林的茱萸湾风景区,必须跟上时代的脉博应大力建设以生态平衡为主导的园林绿地系统代替以往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绿地系统。本文试就茱萸湾生态园林建设作如下探讨。

1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和宗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来进行城市园林建设,取得城市园林绿化的最佳生态效益和最高综合效益[1]。对于茱萸湾风景区而言,发展生态园林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生态学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园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现代人对园林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是赏心悦目,他们在得到充满美感的视觉享受之后,更渴望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从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舒适感。生态园林强调现代园林的生态学基础,强调城市植物的健康生长是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基本前提,强调园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其生态功能优化的基础,主张根据植物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1]。在公园的绿化中日益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建筑为辅,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植物群落。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来,园林植物的作用在于其园林生态位,也就是取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决定于植物之间及同其他生物的关系。所以要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就必须满足其基本生长条件,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注意园林植物群落的搭配,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有效地提高叶面积系数,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产能力。在设计布局上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式来指导处理,将古典园林中给予人们精神上的趣味和幽雅舒适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园林不仅有最佳的生态环境效益,使人充分享受美感,也是一个合理、稳定的复层混交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系统。

2茱萸湾生态园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土壤生态类型的植物,要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态位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的审美价值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与否,关系到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最终关系到生态园林的兴衰成败[2]。

茱萸湾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位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坚持以乔木为主体,其下方栽植耐荫灌木层、草本地被植物层,构成复层混交的植物群落,努力获得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茱萸湾景区内许多景点体现了这种和谐,如芍药园北侧混交林上有大的乔木层——5棵直径约40cm的马褂木;下有3m高的八角金盘、云南黄馨耐荫灌木,以及杜鹃、自然杂草等草本地被植物,可充分利用空间绿化,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环境质量。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充实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3]。

茱萸湾风景区是集观赏性、知识性、现代游乐、文化环境型园林于一体的半岛生态型动植物园,风景区内观赏植物种类丰富,环岛建有8km的运河风光带,有季节特征明显的植物林带(雪松林、柿子林、竹林等)及各类花卉观赏园。茱萸湾春有茱萸、春梅、桃花、樱花、牡丹、芍药、琼花;夏有荷花、紫薇、月季;秋有桂花、红枫;冬有腊梅等。目前已形成了9个观赏区,即:茱萸观赏区、桃花观赏区、琼花观赏区、芍药观赏区、樱花观赏区、紫薇观赏区、月季观赏区、桂花观赏区、梅花观赏区。每个观赏区既相互独立,各具特色,体现了四季花卉的变化,又相互关联而形成一个整体。植物的多样性带来了生物的多样性,尤其近几年茱萸湾风景区加大了招鸟树种的种植,如柿、女贞、南天竹、乌桕等。在对公园园林害虫的防治上尽可能不用剧毒、广谱性杀虫剂,而尽量用生物农药或天敌来防治害虫。为了保护和吸引天敌,公园内大量种植蜜源植物,如海桐、女贞、刺槐、国槐等,现在茱萸湾风景区内天敌昆虫和鸟类的数量及品种均较以前增加很多。

2.3和谐的原则

2.3.1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生态园林具有调节城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等生态功能,还具有景观美学、休闲游乐、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功能[4]。

人是自然的主体及核心。生态园林建设要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求。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使许多人身心疲惫,通过在生态园林绿地空间中的观赏、游玩、休息等活动,可以清除疲劳、恢复体力,令人心旷神怡、趣味无穷,也可以怡神养性、净化心灵,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5]。同时,生态园林本身就是一个植物生态科教园,对广大市民尤其是大、中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通过大自然的熏陶,不仅能使他们了解大自然,增长植物及景观方面的有关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居民的素质。

茱萸湾风景区历来是许多驻扬高校和中学参观学习的场所。因此,风景区的绿化要在树形、色彩、线条、叶干质地及比例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并根据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配置,组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复层混交群落,让整个风景区充满生机,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2历史与现代的和谐。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直受“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影响,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注重对自然之美和天然情趣的探求[6]。现代生态园林既要继承历史传统,又要借鉴中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的精华,融入现代元素,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

茱萸湾是一个千年古园,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紧邻古新运河交界处,是中国古代南北、东西两大水系的交汇点、古代中外文化贸易往来的重要港湾。茱萸湾古迹众多,如“第一丛林”、“挹江控淮”、“隋山光寺”、“壁虎坝”、“宋井”,民间还有“一步两个庙,三步两座桥”、“九牛二虎一只鸡”等传说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大量赞美的诗篇,构成了茱萸湾风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必须将这些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元素,通过浏览路线有秩序、有节奏地串连起来,压缩视距,增加情趣。

3茱萸湾风景区生态园林建设应强化的举措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茱萸湾风景区的生态及景观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借鉴同行的经验[7],提出茱萸湾今后建设中应强化的几方面举措。

3.1因地制宜选择植物资源

3.1.1着力栽培乡土植物,稳妥引进外来品种。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在长期进化后已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具有极大的优势。扬州属北亚热带,季节分明,气候适宜,植被资源较丰富。扬州的传统特色树种有杨柳、银杏、琼花、榆、枫杨等,但这些乡土树种在园林中却较少运用。茱萸湾风景区本来就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建议在适宜区域种植一些杨柳、银杏、琼花等乡土植物,体现乡土风情,同时积极稳妥地引进一些如七叶树、棕榈等外来种,培育优良新品种。

3.1.2规划内河湿生空地,引栽水生沼生植物。加强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引进栽植,应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美化水景,调节生态。风景区水禽湖周边仅有较少的几处栽植了荷花,北区内河及湿生地至今尚未加以开发利用,仍然由野生的芦苇、水花生等杂乱地侵占着。建议应对此区域加以清理后再规划栽植,并且引栽部分适宜的芦苇、荷花、睡莲等植物,使此区域得以美化并充分发挥出它对自然生态应有的调节作用。

3.1.3强化高效地被植物,慎用华而不实品种。茱萸湾风景区的游客主体是青少年和老年市民。因此草坪的品种应以抗性强、耐践踏、养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早熟禾、马尼拉、结缕草、狗牙根等为主,对养护管理投入较高的冷季型草坪应谨慎应用。

3.2强化动物活动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

茱萸湾风景区是一个生态型动植物园林,大部分动物是从瘦西湖迁来,有些是近年由外引进,动物活动区也是近几年开始建设。因此,对动物活动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尽量模拟动物原生态环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动物在自然界的环境,还要改善动物圈养条件下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参观环境。

3.3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茱萸湾风景区南边水禽湖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草茂盛,水质清澈,但北区内河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味腥臭难闻,水体透明度降低,严重影响了茱萸湾风景区的景观,故必须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排放。同时也可通过栽种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利用鲢鱼、鳙鱼等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和以有机碎屑为食的鱼类,把水生浮游生物量控制在较合理的水平,这样既可以促进渔业生产,又可以净化水质。利用茱萸湾的有利条件,通过底泥疏浚、引大运河水作为活水水源,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滞的富营养水,从而改善茱萸湾风景区水的富营养状况。

3.4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园林

园林的持续发展与景区的功能息息相关,景区最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市民提供休闲和身心再生的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栖息地和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跳板”。茱萸湾风景区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发展,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满足人类身心健康需求,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景区的功能;还必须强调循环与再生,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来构建景区绿地系统。

3.5积极倡导生态旅游

生态园林的建设离不开游人的配合,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除了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生态旅游外,还必须在园区各主要位置,设立生态旅游标志,提倡游人崇尚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将茱萸湾风景区的生态建设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4参考文献

[1] 唐东芹,钱虹妹,杨学军.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19(2):130-133.

[2] 王蕾.生态园林及其构建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07-410.

[3] 史丹,李春涛,唐菲,等.论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01-6502.

[4] 戴美琪.城市生态园林的功能和发展思路[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31-33.

[5] 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会,1998.

[6] 刘扬,樊国盛,沈丹.“天人合一”与“生态园林”[J].生态经济,2007(6):153-155.

[7] 田跃萍.瘦西湖生态园林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02,29(5):46-50.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探讨建设
寒露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