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国民经济报告”解读

2006-10-06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37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李 橱

谁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7我们7我们的孩子7目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吗——关键是在政府的问题单子上,哪些问题排序在前。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自然会把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放在前面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合作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在近日发布。这是一个仅有数字而又缺乏对比的和专业概念过多的报告。环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它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什么,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影响是什么——人们可能看不大明白,即使是所谓的报告“公众版”。

然而报告的发布最起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的状况的路径。依照报告作者的思路,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一、农村居民健康的损失;二、污染型缺水带来的损失;三、工业用水额外治理成本支付带来的损失;四、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五、因城市生活用水额外治理和防护成本支付带来的损失。

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一、城市居民健康的损失;二、农业减产的损失;三、材料损失。而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损失则包括了因堆放占用土地等方面的损失。对这些损失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就是它降低人(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的生存质量、危及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并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或迫使人们为了不过多地降低生存质量而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费用。

循了这种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探寻造成污染的原因和责任的承担者:应对水污染负责任的主要在造纸、化工、冶金、石化等行业;应对大气污染负责任的主要在电力、非金属矿物制造等行业;应对固体废弃物污染负责任的主要在化工、有色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石化和有色冶金等行业,以及对垃圾处理负有责任者。

两机关联合鳊制报告的做法,改变了过去一些年中环境的事只由政府的环保部门去管的状况,显现了政府的整体的对环境和生态重视的态度。而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管理经济的只管招商引资,环境问题能有管环境的说上几句就不错了。这次国家统计局对环境的重视,参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体现了中央强调改变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报告称其对损失的核算不仅没有包含资源部分,环境部分也不完全,这应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即使是持谨慎的态度,我们也会注意到除报告作者所称的对损失的核算不完全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污染是由非法生产造成的。还有40%的项目,虽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但未经法律规定的环评程序就已经动工或是投产了,这样造成的污染是很难进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视野的。

另外,环境污染是仅仅因为给发展(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才需要政府重视吗?我们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威胁了一些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普遍地降低了人们的生存质量,从近日传媒报道的“血铅”事件、砷中毒事件,从过去传媒报道的某些水域的“癌症村”,我们已经能够感知污染作为一种人为的灾害正在向我们步步逼来。

如果我们容忍污染,我们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有人说,完全治理污染需要很多钱,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我们要问,目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还是只是少数人从中得利?改变一种发展模式,是不是我们的生存质量就一定更差?财政的钱来自纳税人,财政的盘子就是那么大,关键是在政府的问题单子上,哪些问题排序在前。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自然会把民生问题,把.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放在前面。

至于“绿色GDP”能否进入国家的统计和官员的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我觉得这并不是惟一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们的环境污染治理始终是“末端治理”。在今天,环境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靠一套“绿色GDO”指标体系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的倒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叫做“综合治理”,但关键是要从说法变成做法。

具体有几件事:一是政府掌握的有关污染的信息要公开,让公众知道威胁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东西在哪;二是要有公众参与,事实证明:只有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一家的积极性,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环境问题是解决不好的;三是要有官员问责,官员不尽责,致使因污染而给人民的生命造成损害,须受追究。以上三项有了制度化的保障,中国的环境保护就上路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两败俱伤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亡羊补牢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