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想拥有高迪的房子

2006-09-21

旅伴 2006年9期
关键词:高迪米拉教堂

荒 致

在他手下,天空、云彩、水、山脉、动物、植物,一切大自然之物的形态,都可以成为一个建筑物的形态。有机结构加上大量运用深具地中海风情的MOSIAC拼贴装饰与彩绘,成就了高迪诡异莫测、瑰丽非凡又童真有趣的建筑世界。

大学时住学校一分部,很喜欢每一栋宿舍楼。其实楼房本身平淡无奇,就是很喜欢它们的名字:牡丹苑、桂花苑、玫瑰苑……觉得很有人情味和想象空间。后来不知道哪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ZT,命令把它们都改为了机械的一号楼、二号楼……索然无味,惆怅了很久。为什么他们不是把楼房改了那么没味的名字,而是索性在每栋楼房的外墙,镶嵌上相应的MOSIAC花朵图案,那样,该是多美丽的校园风景。搞不好,慕名参观者都会络绎而来,整个城市的旅游业都会有所促进,就如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的房子之于巴塞罗那的旅游意义一样。唉。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很多人称它是“高迪的城市”,生于斯长于斯的高迪在这里留下的建筑作品,几乎代表着城市的灵魂,鲜明地点睛出了这座城市地中海丰富多彩的文化个性,加泰隆文化的传统。在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总共有9幢,包括最为闻名的圣家族教堂(迄今还未完工)、米拉宅邸(如今的达利博物馆)、巴特罗宅邸、居埃尔公园等。高迪一生热衷的建筑风格,在它们身上表露无遗。

高迪早年的创作,融合了摩尔、哥特、巴罗克建筑风格,其后就转向独立的创造,为振兴本土文化即加泰隆文化为立足点,作品倾向于表现加泰罗尼亚自然山岳的地形特色,动态的波浪形象,外观似乎没有规则,内部骨架却拥有理性的平衡结构,魔术般把“硬梆梆的建筑线条化解成柔肠”的能力令人惊叹。他信奉“创作就是回归自然”的原创精神,从不企图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东西,而只想把大自然的美貌与神奇幻化到建筑物之上;拒绝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线,认为直线是人工创造出来的,曲线才是自然的基本线条,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直线,即便有,也是众多弯曲线造型转换而成的。高迪最偏爱圆形、双曲面、螺旋面。在他手下,天空、云彩、水、山脉、动物、植物,一切大自然之物的形态,都可以成为一个建筑物的形态。有机结构加上大量运用深具地中海风情的MOSIAC拼贴装饰与彩绘,成就了高迪诡异莫测、瑰丽非凡又童真有趣的建筑世界。

童话世界居埃尔公园

居埃尔公园建成于1914年,位于城郊的一座山头上。公园外,MOSIAC铺贴的石墙明媚稚趣,配合着大门口两侧奇特小塔楼造型的门房和接待室,似乎能听到高迪苍老却俏皮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欢迎你来到童话世界。进门后,两条石阶中间夹着泉水,水上由MOSIAC拼贴而成的各种加泰隆标志缤纷夺目。其中有一只似为蛤蟆又似是蜥蜴的神兽,几乎能满足每个孩子关于斑斓童话世界的想象。阶梯尽头是一座柱列式的殿堂,在柱列支托的平台上面,人们能居高临下地欣赏城市的美景,眺望远处大海。对应着平台的不规则造型,平台两边是由高迪的助手胡霍尔设计的蜿蜒坐凳,靠背上的MOSIAC镶嵌成各种神秘图案,加上山脚处开掘的洞穴,怪异的造型,宛如漂浮流动着的线条,童话世界就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性的世界。比如坐凳的高度、背部弧度、相距的空间,都很适合朋友们坐在这里,聊天谈心。这样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在整个公园随处可见。

格拉西亚大街上的波浪与火山岩

建造于19世纪末的爱尚普里区的格拉西亚大街,至今还是巴塞罗那城最美丽的街道。高迪的经典建筑米拉宅邸、巴特罗宅邸,就斜角相对地并存于这条大街上。

米拉宅邸拥有浅色的立面,连续性的弯曲造型,屋顶错落有致,墙面参差不齐,远看像是波浪起伏,富有动感。中间穿孔般的窗口却又是规则的,体现着高迪把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风格。房子天台上还置立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体,有像全副盔甲的卫士的,有像神话怪兽的,还有的像教堂里的大钟,其实,它们都是烟囱和通风管道。米拉宅邸的内里,由胡霍尔设计的楼梯、墙面和天花板形状扭曲蜿蜒,色彩丰富,也使人像是进入了神奇幻境。其实,高迪建筑的结构,用的多是他创造的规则型平衡骨架,比如米拉宅邸汹涌起伏的波涛屋顶,实际上是一根水平移动的直线,沿了一根固定纵轴上下有序地摆动的结果。高迪得意地认为,米拉宅邸是他运用自然主义手法,把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体现在建筑上的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米拉宅邸对面斜角上的巴特罗宅邸,更是让人一见就不由得灵魂出窍。外墙上大片大片蓝色、紫色的MOSIAC拼花,先声夺人,令人不敢相信,这个如此现实的世界,竟然存在如此浪漫幽艳的房子。流传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故事,是高迪对这座房子设计灵感的来源。深色有机造型的立面,给人以流淌的火山岩的感觉,骷髅头造型的阳台,像是化装舞会上的面具。骨头形状的柱子,布满鳞片的鱼背是屋顶,烟囱有如险峰,整座公寓犹如抽象风景画,包括对壳体、骨架、软骨、熔岩、翅膀及花朵等自然物体的诠释。房子完工后,高迪自己都赞赏它为有如来自天堂的房子。

永不完工的圣家族教堂

圣家族教堂真是一个教堂吗?它奇幻瑰丽得太不像话了。匪夷所思的玉蜀黍尖塔造型,最高处达125米,塔身遍布百叶窗,像镂空的大花瓶;幻丽夺目的MOSIAC图案装饰;犹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精致到每一个小细节的、栩栩如生的雕像;螺旋形的楼梯……明明是庞然大物,分明又轻巧无比,不真实到像是充满幻想的孩童,在沙滩上堆垒出来的精致通天城堡,更像是某年某月在梦境里所见,从来没有想过,它可以降临于现世。

圣家族教堂耗费了高迪人生最后十几年的所有心血。从1883年开始,他接手该工程。1914年之后,他停止了其他所有工作,专心于教堂的建设,直至1926年遭遇车祸突然去世……教堂还没完工。在高迪设计的方案中,这栋犹如魔幻之城的教堂,拥有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上方设4座尖塔,共12座塔,正好代表耶稣12个门徒。目前,竣工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门。高迪的逝世使圣家族教堂工程一度中断,其后又断断续续地恢复建设。

由于资金匮乏、工程浩大,建设速度缓慢。即使在资金供应稳定的情况下,整个工程的完工,恐怕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是看不到了。它的未完工状态,带着某种象征意义。一方面,表示着人类的创造永远没有止境;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年代,还有高迪这样竭尽全力的“疯子”吗。他是对自己的作品,苛刻到连一块小瓷砖的拼贴,都可以推敲半天的人啊。当年建造一个居埃尔公园,也花了他整整14年的时间,才成就了那样一个把园林环境、建筑、雕塑、MOSIAC镶嵌完美结合的作品。

有趣的是,在巴塞罗那,与高迪的建筑并存的包括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那间著名的德国馆——“少即是多”的开山作品。还有各种古老的哥特建筑、英国高科技流派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电视塔、美国建筑大师迈耶设计的当代艺术馆等等。这就是一座城市的包容与个性,在不断的城市更新中既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又顽强地保持自己的风采。也正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回到设计风格上,我们为什么既会崇尚“少即是多”的极简,又能如痴如醉于高迪不厌其烦地精工雕饰的作品,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当倾注了心灵、灵魂的投入,运用想象力与热情创新出自己的风格时,“少”与“多”,其实是相通的。反之,看看现在我们身边城市大规模“国际化”的样子吧。

猜你喜欢

高迪米拉教堂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奥·高迪
米拉的豁口
米拉雪山
教堂
把赞美送给米拉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