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技术创新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006-08-04

中关村 2006年3期
关键词:进步奖科技型中关村

黄 威

5年前,国务院在关于加大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力度的批复中,对中关村的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如今,以技术创新为“立村之本”的中关村发展状况如何?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关村的技术创新战略地位日益突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高地”。

据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调查课题负责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介绍,这一课题从方案和问卷设计、分析数据到提出报告,历时半年多,涉及近900家不同规模、各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采集原始数据20万个,是中关村近年来规模较大、数据齐全、效果突出的一次调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结论具有较强说服力。

98.4%的企业制定了技术创新战略

据调查,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战略意识。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学本科学历是中关村企业员工构成的基本成份,其中拥有硕士学历员工的企业占77.7%,博士学历的占46.1%。在问到企业是否制定了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时,98.4%的企业回答说“是”;问到对技术创新战略执行情况时,选择“严格执行”的占35.5%,选择“部分执行”和“参考执行”的占64.3%,选择“不执行”的仅2家,占0.3%。同时,中关村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培训的作用,46.3%的企业选择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途径。这说明,中关村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具有比较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技术创新战略机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参与这项调研课题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解释说,创新机制是指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运行,包括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和各种影响因素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来推动和维持,并提供和创造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战略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关系到企业能否建立一种长期的竞争优势,能否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并且通过新的竞争优势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技术创新战略已经成为科技型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中关村的创新活力始终持续增强,如今已崛起一批作为技术创新载体的企业群。其中包括联想、方正、紫光、时代等有20年成长历史的大型企业,以及推出我国第一颗进入国际市场的“星光”多媒体芯片的中星微公司、开发出“方舟1号”实用化32位CPU芯片的方舟公司、申报了20多项国际专利的生物芯片产品的博奥公司、研制出非典病毒灭活疫苗的科兴生物公司等极具创新潜力的小企业。据科技部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有8项重大核心技术可能取得产业化跨越发展,而中关村拥有其中7项技术的研发基础和技术队伍。

85.7%的企业技术来源是自主创新

创新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技术来源、科研经费支出、资金解决方式、对外合作及存在问题等方面。

调查显示,目前中关村科技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是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这两项共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85.7%,只有14%的企业技术是通过引进达到的,这说明中关村企业比较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关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上,30%以上企业的科研经费支出占到销售收入比重的10%以上,40%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低于5%。这些数字虽然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地区,但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中关村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企业融资环境有待改善。据了解,企业进行技术项目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渠道有很多种,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自有资金、风险投资、企业间资金拆借、信用担保、银行借贷、政府创新基金、资本市场等。调查结果显示,中关村企业技术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身,60%以上企业是通过“自有资金”和“企业间拆借”进行项目研发,只有24%的企业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对项目开发进行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环境还不完善。

此外,虽然北京开展科技活动的研究机构有4000余家,拥有科技人员29万人,但中关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相对缺乏。调查显示,经常开展合作的企业比重只占26%,半数以上的企业很少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企业缺乏转化技术的人才设备和资金。有55.6%的企业将自身原因放在首位,36%的企业将首要原因归结为科研院所。这说明,中关村的技术创新源仍有挖掘潜力,“新型产学研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数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主营产品

据王小兰介绍,从整体上看,中关村科技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规模有待提高。但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方面,中关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逐步提升,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营产品,专利数量和企业参与程度稳步上升,一些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关村企业主营产品虽然占有的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部分企业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调查显示,中关村企业目前依然主要立足国内市场,大部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于30%,只有不足20%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30%,但有16家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0%,6家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并超过50%。

二是中关村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多数企业拥有主营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营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调查中,74.1%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营产品,同时企业增强自身技术实力的愿望也较强。

三是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战略的制订。行业标准是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标准战略已成为科技企业的重要战略,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程度不仅反映企业技术在行业内的相对水平,而且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调查中,13.4%的企业表示参与了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但有更多企业希望并也具备实力参与这项工作。这表明尽管目前中关村企业对国家行业标准参与程度较低,但企业很重视国家标准战略的参与。

四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调查结果显示,中关村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不仅专利数量逐年提升,而且专利企业分布更加广泛。在专利数量方面,2003年,被调查企业共授权专利349项;2004年,被调查企业共授权专利410项。在获奖数量方面,2003年,被调查企业共获得科技进步奖8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4项;2004年,被调查企业共获得科技进步奖9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

中关村科技园区常务副主任戴卫认为,中关村在迈向“五年上台阶”目标的进程中,最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他列举了几个数据:2004年中关村14000多家企业的科研投入总量是290亿元,80%以上是企业自有投入,少数靠政府和银行,占企业整体销售收入的4.5%;企业的技术收入达512亿元,三分之一企业的销售收入中一半来自技术收入;企业申请的专利总数达5000多项,约占北京市三分之一;企业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有9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有98项。同时,中关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已有8家,在香港上市的有18家。如果今年中星微电子公司能够顺利在海外上市,那将是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

猜你喜欢

进步奖科技型中关村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我校省科技进步奖取得新突破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2014年杭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