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秋雨散文中的对比修辞格

2006-07-27季金凤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苦旅余秋雨气势

对比,作为一种修辞,在余秋雨的散文中,不仅被广泛运用,而且运用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从某种角度说,他突破了对比修辞原有的框范而有所创新。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一体多比

先来看《追询德国》

只有柏林,隐隐然回荡着一种让人不敢过于靠近的奇特气势。……

罗马也有气势,那是一种诗情苍老的远年陈示;巴黎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热烈高雅的文化聚会;伦敦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繁忙有序的都市风范。柏林与它们全然不同,它并不年老,到十三世纪中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货商集散地,比罗马建城晚了足足二千年,比伦敦建城晚了一千多年,比巴黎建城也晚了六百多年,但它却显得比谁都老练含蓄,静静地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余秋雨《行者无疆》)

为了显出柏林的气势,作家把它跟罗马比,跟巴黎比,跟伦敦比,比气势,也比建城时间。比来比去,就比出了柏林的老练含蓄,比出了柏林的年轻魅力,比出了柏林的让人捉摸不透的奇特。在此基础上,作家才能从容不迫地去追询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两次惨败的德国,探讨它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类”这样的大问题,成功地对比为表现主题作了很有深度、很有创意的铺垫。

再来看《白发苏州》

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的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入夜,苏州人穿过2500年的街道,回到家里,观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

在清理河道,说要变成东方的威尼斯。这些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一开始,作家就把苏州置于世界大背景中来对比。先是跟美国比,美国才200年国庆,居然庆祝得辉煌壮丽。再跟澳大利亚比,澳大利亚也是200年国庆,热火朝天的千帆竞发。苏州可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2500:200,“让人发晕了”吧。你美国、澳大利亚该排到哪个后生辈分上,自个掂量去吧。还嫌不够,又跟威尼斯相比。威尼斯算什么?当苏州“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你“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哩。

这三比就比出了一个古老苏州、白发苏州来。开篇气势之大,扣题之巧,让人叹服。

二、两体对比

1 轻重反比

来看《三十年的重量》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发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章的对比有违常规。照理说,余秋雨岁末年底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每一项都比穆尼老师要一张贺年片重要得多,但作家却断定这将是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而题目又冠以“三十年的重量”,这种轻重反比就把这件小事衬托得非比寻常,也衬托出余秋雨先生对三十年前的恩师依然是敬重有加。这为后文作家回忆三十年前创作的那张幼稚纯真的贺年片和与画家曹齐又重新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年片寄给老师打下了伏笔。这份至情,竟有穿越几十年时空的重量,竟把作家岁末的其它活动比了下去。对比的运用,使作品深刻的意蕴顿显。

2.先褒后比

来看《都江堰》

我以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多了。

但是,……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一开始,作家就把都江堰提到了和长城同样的高度。为了突出都江堰,作家先褒后比,他不仅没有贬低长城,反而把长城歌颂到了一个至高至上的境地。说 “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这还不够,作家登临世界之巅,去审视长城,说长城“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不能从地域上来界定,它不仅属于中国,它还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作家把长城褒到这种尽善尽美的地步,接着,一个“但是”便开始了美轮美奂地对比。

3.两体多比

还是《都江堰》: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首先从时间上对比,都江堰先于长城数十年;其次从规模上对比,两者各有千秋;第三从社会功用上对比,长城因“早已废弛”应该自叹弗如,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最后从意义价值上对比,都江堰“灵动的生活”的文明,“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的乡间母亲般的胸襟岂是长城“僵硬的雕塑”的姿态比得了的。两体多比,比出了都江堰的优势,也比出了作者对都江堰的热情赞美。

三、多体对比

看《永恒的坐标》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奥林匹亚)有关人的完整理想……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两相熔铸……

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肌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也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老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选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在这一部分里,作家把“奥林匹亚精神”和“别的文明”以及“中华文明”进行了比较,比出了“别的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不足和缺憾,也比出了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完美结合的奥林匹亚精神的难能可贵。

(季金凤,江苏通州市兴东中学)

猜你喜欢

苦旅余秋雨气势
余秋雨投其所好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余秋雨投其所好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咏鸡
散谈山水画之“势”
让句子有气势
读书实践收获(3)
气“吞”万里如虎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