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写作必须具备的六大能力

2006-07-06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
关键词:文体思路作文

林 云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话题作文这一“自由”的作文形式,给许多同学以莫大的鼓舞,他们的写作之笔不再沉重如铅,而是轻灵似云。但是,话题作文也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似乎原来具备的那些写作命题作文的本领一时全派不上用场,在作文课时常常对着话题发愣。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了“六大能力”后,在写作话题作文时基本能做到轻松自由。下面就把我谈的一点粗浅经验,以期得到同行的斧正。

开发思路的能力。

思路是什么呢?思路是学生在动笔之前怎么在脑海里构想作文的脉络。从总的方面来讲,我认为所有的话题作文的思路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开发,一个是“为什么”,讲原因;一个是“怎么样”,讲过程。因为不管是哪一个话题,不外乎讲两个方面,或是讲理论,或是讲实践。如果是讲理论的话,我们就可以探讨这一理论出现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如果是讲实践的话,我们可以探讨这一实践出现的过程,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在这两大思路的统领下,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积淀,学生就可大开思路之门,比如对待“机会”这个话题,可以写一个求职者的故事;也可以写历史名人是如何抓住时机成就大业的(如刘备);还可以写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蠢才错失机会,庸才等待机会,人才创造机会;甚至可以论证机会的重要和怎样才能抓住机会。学生可以在这许多思路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写作规律的、最切合话题的、最能展现自己奇思妙想的具体的思路。

一旦学生掌握了开发思路的能力,就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增加了,原来只知道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现在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想了。思路打开,作文的材料便蜂涌而至。

确定主题的能力。

确定主题与打开思路有着程序上的连贯性。当我们在众多的思路中最后确定了一种,在准备动笔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问一下自己:我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我的见解和主张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要被话题作文的“不限定主题”的要求迷糊了思想,不限定主题并不是不要主题,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话题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表达的主题。

确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是宏扬时代的主旋律,能够给人以启发、教育、激励或者是鼓舞的主题;即使是写社会的阴暗面的内容,也必须达到让读者思考产生这一不好或者是丑恶现象的原因,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这样,我们所确定的主题才会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吸引人,我们的文章也才会有生命力,成为被读者称道的好文章。

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话题作文的主题并不是事先就定好了的,而是在材料和思路的启发下逐渐形成的。我们在作文课说要不断深化主题,就说明了主题是一个越来越深入的过程,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比如以“武侠”作为话题,我是这样来确定主题的:青少年迷恋武侠小说深层动机是英雄崇拜和英雄幻想?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逞强斗殴的坏习气,为什么不做真正的英雄?新时代的英雄还要从平常的小事做起。

选取材料的能力。

确定了主题,手头也有了许多材料,但我们是不是把所掌握的材料全部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呢?显然是不行的,如同写作传统的命题作文一样,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必须要能支撑你所确定的主题,主题要能够统帅所选取的材料。为了很好的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平时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时要求学生大量进行同类联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写作“孝顺”这一话题作文时,就要求学生进行同类联想,首先我们会想到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东汉黄香九岁就知道每天给父母暖席子,至今传为佳话;我们还会联想到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天下人为衣食父母,向天下人尽孝;我们还可能会联想到当代中国这种传统美德在一些人心里正逐渐消失,一些狠心的子女居然让老人缺衣少食,让人感慨万千……有了这么多的材料,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容选取来充实自己的作文了。同类联想是没有量的限制的,联想得越多,学生就越有能力把作文写好。

想像能力。

我在教学当中发现,想像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是从时间角度进行想像:时间是一维的,站在目前的这一刻,它可以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但用来培养我们的想像能力,我们却不妨用时间交错的手法打开自己的思路。中国有句俗话叫“关公战秦琼“,一个汉末三国时人,一个隋唐时人,怎么打?从现实角度讲,这是荒诞的,但在作文想像中,学生却不妨关公和秦琼真的较量一回。

二是从空间的角度想像:就像任何故事的发生都会有一个时代背景一样,每一个事件都与特定的地点、环境、场合紧密相关,离开了特定的空间环境,某些情景就显得荒诞而不合情理。但我们可以打破束缚,进行想像,设置一个特殊的场合和环境展开故事。比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城市生活是隔膜的,地域的差异同时体现着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差别。那么当一个农村孩子长到十六岁,到城里打工了,他的感觉会是怎样呢?想像一下他家乡的生活,再想像一下他到城里之后的生活。

三是从角色角度想像:生活中只有一个,而世界上的角色则是千差万别。同一个世界的不同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不同角色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角色的差别带来了极大的丰富性,从而给我们发挥想像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假如我是……”就是一种转变角色后的想像。

驾驭文体的能力。

在话题作文的要求中,常常有这样一点“不限文体”,可以说,许多学生对这一要求是特别欢迎的,认为自己可以放开手脚,随便怎样写都可以了。学生的确是可以“随便”写了,但我们老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随便”里仍是有限制的。那就是不管你写成什么体裁的作文,必须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不能在一篇文章里面把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的比重平均分配,使文章成为“四不像”。而应该要根据话题的性质来使用不同的文体,特别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同时要注意,话题作文虽然提供了用不同文体进行表达的机会,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话题并不是任何话题都适合的。比如“人生之美”这个话题,写说明文就很难出色;而“兴奋剂”这个话题也不宜写成散文。所以,我们每碰到一个题目,都要用心想一想,它最适合于什么文体,如果标新立异,自己有没有成功的把握。像“纪律”这个话题,通常要写成议论文,如果要写成记叙文的话,则要多费一些脑筋。

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文体类型并不仅限于常见的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其他的文体形式也可以运用。像“家教”这个话题,可以写成采访录,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请家教的学生、家长和家教老师;也可以写成戏剧,模仿电视小品的形式,设计几个人物,演出一幕小话剧;还可以写成寓言,用拟人的手法来讽刺某些急功近利的父母,比如一只青蛙母亲,在孩子还是蝌蚪的阶段就为它请了旱地的家教。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所有的学问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所有学问存在的价值体现,这一能力在很多同仁的文章里已经探讨过,我就不再赘述,仅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我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结构创新,比如可以用片断拼贴的形式来组织“文字蒙太奇”;二是文体创新,比如可以把记叙文写成小品剧本;三是语言创新,不必老是一个腔调,可以寓庄于谐;四是题材创新,不妨把历史故事以今天的眼光改头换面地推出来;五是主体视角创新,可以让多个人讲一个故事,如音乐中的多声部合奏,等等。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话题作文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六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写作话题作文的能力提高很快。

(林云 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文体思路作文
不同思路解答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