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议论文说理如何深入

2006-07-06闫凤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议论文

孔 芳 孙 丽 闫凤娟

议论文是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也是应试作文中容易得高分的一种文体。但很多学生写议论文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是非好坏的观点加若干例子的堆砌,很少作深入地分析说理。即便说理,也常常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深不透、不疼不痒得说几句套话,简单评述一番,了无新意。那么,议论文怎样才能做到说理深刻呢?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水平?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要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

就是说不要局限于论述对象本身,就事论事,要揭示其本质、根源、危害或造成的影响等,或把与之相关或相似的事理、现象扯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说理深透。如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从历史上的齐威王与周厉王对谏谤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起,联系到各级领导同志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由此及彼展开议论。不比较不容易深入,一比较,领导同志们就不能不被说服。

二、学会辩证思维

议论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说理,说理需要认识分析,认识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说理才能越透彻。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什么是辩证思维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一篇题为《说“小”》的文章,作者在正面论述“大”由“小”构成,“小”可以发展成“大”之后,得出“我们不能轻视小事情”的结论。但作者并不就此罢休,又转入反面论述“我们不能满足小成绩”,而“成绩”的反面是“错误”,由此又进一步论述“我们不能忽视小错误”。这样,说理就深刻多了。

三、要有真实而典型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雷锋、司马迁、居里夫人,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金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再次,还要注意变换选材角度,可用名言,可用歌曲;可用名人名事,可用神话传说;可用史书传记,可用寓言故事;可用自然现象,可用社会焦点;可用体育赛事,可用政坛要闻,不一而足,而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的论据。这样便会给读者一种材料取之不尽,操作起来游刃有余,说理充分深刻的感觉。

四、文章要有时代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如阅读社会题材就不要再局限于“学雷锋,做好事”,可以对当今世界美国的强权政策进行分析,也可以歌颂我国今天“三个代表”的新政策、新事物、新人物。要关注身边典型的新鲜事,也可以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的现象,提出净化社会风气的希望。

五、模仿说理

如巴金的《灯》一文的思路是:眼前的灯——回忆中的灯——希望的灯(抗战必胜的信念)。学生以“灯”为话题写作,可模仿此思路进行说理:桌上的灯(照明灯)——手术台上的灯(生命之灯)——老师的一席话(心灵之灯)。课文中有许多深刻说理的例子,学生进行思路、论述层次等方面的模仿,也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说理充分。

另外,议论文中精到的议论也是深刻说理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考中议论文说理深刻的文章往往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易得高分,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孔芳 孙丽 闫凤娟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简谈“议论文”写作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