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指路 学生探索

2006-07-06翟华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
关键词:主人课文语文

当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堂上,教师仍在“满堂灌”,“满堂灌”可以说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顽症,它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探索、发现、创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掌握陈旧知识的“高分低能”的学生,而现在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能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善于钻研、富有首创精神的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那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定位问题做一个调整。让学生不再是自己“一言堂”的听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为此,本文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应是学生学习路途上的向导、指路者,而学生是在向导的指引下不断探索路途的行者。这样,课堂教学就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和探寻知识的过程,其着眼点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创造精神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所谓教师是向导、指路人,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三指导:指导读书、指导思考、指导训练,教师只起一个指导作用。

一、指导读书

“指导读书”就是指导学生读课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指导学生明白“读”的含义和“读”的目的

使所有学生明白“读”是求知的重要手段;“读”是训练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措施;“读”是形成语文素养,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重要渠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也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

2.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自由自在”不是“随心所欲”,读是有目的的,那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读。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至少两遍,读法随意,可朗读,可默读。“读”后写一句话,把自己“读”的感觉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抽查并点评哪位同学写得好?这样,可以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对课文感受的评价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概括能力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乐于去“读”,有责任感地去“读”,有目的地去“读”。

②充分调动学生“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③使学生逐步养成“读”的习惯,形成无师督促也要“自读”的语文素质。

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多次朗读文中的精彩部分,使学生读出作者苦心酝酿其中的“味儿”来,使课文蕴涵的思想内容在学生的“读”中充分体现出来,陶冶学生的性情。

再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领悟性地“读”,这要求从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目的入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知识加以深化。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导读”,学生的“读”的能力和“读”的素质就能得以提高。

二、指导思考

“指导思考”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针对我们语文这一学科,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有: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②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这样写?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思”的结果,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议。这样做的好处有: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②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优势和潜力。③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指导训练

“指导训练”就是指引导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语文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教师可作如下安排:

1.分组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当学生“思”的结果有冲突时,教师可在一旁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澄清“是非”。这种“练”的好处在于不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并取人之长。

2.分组检查对课文中生字、词语和有关语段理解等基础的“训练”结果,评改课后练习。让学生当“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去审视学生的练习,既能督促“练习”,又能使检查者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综上所述,在课堂中,教师是指导者,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那么,学生应该怎样定位呢?

在新课改的今天,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应只当教师的听众,毫无主动性。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自己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要主动自主地学习,要多问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探索者呢?

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当然,有的同学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那也是他经过一番思考得到的结论,也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少占用时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心理获得解放,并为学生充分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各种展示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他们的潜能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再次,要充分信任学生。

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他们不去学习那不就糟了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不必要的。这也反映出师生之间潜在的信任危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广大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给学生自由。把本来应该由学生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了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于是,学生减少了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的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他们就成为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去认知、去思考、去探究,也有兴趣去学习、去探索。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广阔,收获更多,教师的教学成效才会更高!

总之,本文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起操纵作用,而应起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应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翟华桥 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主人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主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