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谈尝试人生

2005-01-29邱学华

人民教育 2005年8期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理论

邱学华

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至今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尝试”两字似乎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它却蕴含着博大精深、不可估量的内涵和价值,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哲理其实人的一生,也就是在不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的。

尝试当小学教师

1951年,我刚满16岁,在江苏省立常州中学读高一,风华正茂梦想当工程师。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再继续读书,进了会计训练班准备找工作。有一次,姐姐的一位朋友到我家,她学校缺教师,想介绍姐姐去代课,姐姐有些胆怯,不敢去。正好我在旁边,就壮大胆说:“能不能让我去试一试?”当天就跟着她下鄉当代课教师了。从此我走上了教师的岗位。

这是江苏武进县一所乡中心小学,校长听说我只有16岁,并不满意,因为缺老师上课,只能让我先上了再说。他安排我上五年级算术课,还要教体育、图画等。而且第二天就开始上课。

我拿起教科书想备课,不知从哪里备起。晚上我想了一夜,想到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就从讲故事开始吧。第二天,我用故事上了第一堂算术课,校长不放心特地从教室门口走过,看到学生们都安静地在听我讲“课”,满意地笑了。过后他对别人说:“邱老师年龄不大倒是蛮有办法的。”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上第一课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把算术课上成故事课,回想起来还真有意思。现在从教育理论的观点来分析,是先和学生建立起感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当时根本不会想到这些,只是逼上梁山的“绝招”而已。

我没有进过师范学校,只能在尝试中学习当教师。那时还不时兴听课,我偷偷地站在教室外面听老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一招一式。趁回家的机会,第一件事是到新华书店看书找资料。记得有一次,我买到一本前苏联普乔柯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而欣喜若狂。第二年,我转为正式教师,并给校长看中提升为教导主任。那年,我才17岁,在教师中年龄最小,如何去领导老教师呢?我的办法是嘴巴甜一点,手脚勤快点。排课时,先让别人挑,剩下的我自己教,因此小学的各门学科我都教过。大都是一边学,一边教。最难的是音乐课,要弹风琴,光看书不行,星期天我把自己关在学校里,从早到晚练习弹风琴。只要大胆去尝试,没有学不会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我创造了“口算表”受到县教育局的表扬,当时我在全县已小有名气。

第五年老校长调离后,我被教育局任命为校长,那年才20岁,是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

尝试当大学生

20岁就当上了中心小学校长,许多人羡慕不已,真是春风得意。可是我却开始酝酿新的目标。在小学摸爬滚打几年,使我深深爱上小学教育。当时热情很高,可是许多问题想不明白,也解决不了。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学生的成绩还提不高?为什么千叮万嘱,学生还会算错?为什么后进生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深深感到自己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太低,为了研究小学教育,我决定考大学深造。

我下定决心去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我行不行。那时没有什么进修补习的机会,只能靠自学。我设法借来全套高中课本,白天忙于校长工作,上两班算术课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课,晚上备课批完作业后,开始自学高中课本,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那时冬天特别冷,把脚趾都冻坏了。我报考大学的目标很明确,为了研究小学教育,而在师范大学里唯有教育系有研究小学教育的,当时报考大学可以填三个志愿,这三个志愿我都填上“教育系”,考不取还是回来当小学教师。记得,那天我在学校里等录取通知书,孩子们也跑到学校里焦急而担心地等待。当我拿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所有在场的学生都“哇”地一声哭了,他们不愿意我离开。临走那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到码头为我送行。此情此景,我永生难忘。我要永远为孩子们工作!

考进华东师大教育系,也是我一生的转折点,使我走上了教育理论研究的道路。我进入大学活像一头饿牛闯进了牧场,拼命地学习。中午从不午睡,星期天也不休息,我有一张“优惠”图书卡,每次可借10本书,几年里读了许多世界教育名著、中外教育史,读遍了有关小学算术教学方面的藏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有许多知名教授,如刘佛年、张耀翔、沈百英、邵瑞珍、赵祥麟、胡寄南等,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都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

尝试编写大学教材

1958年大跃进开始,教育大革命兴起。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鼓舞下,我向教育系领导提出一个大胆请求:教育系一直还没有“小学算术教学法”课的教材,能否让学生自己编写一本《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

教育系领导同意我的请求,由我任组长,组织十多位同学成立编写组,现在全国知名的课程论专家钟启泉先生就是编写组的骨干分子。在沈百英教授指导下,我拟出编写计划,然后分工负责,搜集资料,到小学调查研究,每个人写出初稿,最后由我统稿。奋战两个月,一本30多万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大学用书完成了。

这本《讲义》虽然粗糙,但内容丰富,切合教学实际。上海许多教研部门和小学都纷纷到华东师大索要这本书,一时成为“抢手货”。时任教务长的刘佛年教授大力赞扬了这件事,并关注我的成长。当时,我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居然能编出大学用书,的确是个奇迹。我逐渐明白了,只要大胆尝试,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以前把写文章、写书看成是非常神秘的事,高不可攀。记得当农村小学教师的时候,曾暗暗立下心愿,一生中一定要写一本书。因此这次成功,大大鼓舞了我,成为写作的起点。从此以后,我不断给教育杂志写文章。我清楚地记得我拿到的第一笔稿费是25元(将近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我兴奋得一个晚上没有睡着,买了一把小提琴作为留念。

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五六百篇文章,编著和主编了200多本书。其中尝试教学法论文已译成日文、英文、德文在国外教育杂志发表,《尝试教学法》一书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有人说我创了纪录,有人不解地问我:“你哪来的这么多时间写作?”我主要是有兴趣,不怕苦,利用别人休息和打扑克的时间在工作。

尝试当大学教师

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教《小学算术教学法》这门课。按当时规定,刚毕业的助教是没有资格上课的,主要帮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必须有两三年学习准备的时间才能开课。可是我到教育系报到工作时,组织上通知我,主讲教师沈百英教授病了,要我立即开课。

大学刚毕业,立即要走上大学讲台,又是一个难题。面对困难,我并不害怕,这是天赐给我的机会,要敢于去试一试。以前我们编写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正好用上,五年的小学教师生涯,使我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艺术,又有生动有趣的实例,第一堂课就把学生征服了。

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教学法,认为教1+2=3有什么困难。我想了一个办法“治”他们,请他们推举一个最能干的学生,准备“9加几”的教学内容,明天到附小教一年级算术课,全班同学都去听课。结果这个最能干的学生上了10分钟课就没话讲了,看着我焦急地问:“邱老师怎么办?”大家都为这位同学捏了一把汗。然后全班同学再听附小教师上“9加几”这堂课,这下他们全服了,认识到教学法这门课大有学问。

大学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当时在我的面前有两条研究的道路:一条是关起门搞研究,广泛搜集资料,汇集各方面的观点,再作理论上的分析,就能写出论文或专著,这种办法既省力又容易出成果;另一条是深入学校,搞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而教育实验周期长,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往往是费时费力又难出成果。第一条路大都是重复别人讲过的话,理论分析得再好也是别人的东西;第二条路虽然艰苦,但搞的是自己的东西,能够产生新方法、新思想和新理论。从古至今的伟大教育家如孔子、夸美纽斯、陶行知,哪一个不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各自的教学理论的呢。我毅然决定选择走第二条道路,那是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决心已下,我就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还兼任副教导主任,并且住到附小教师的宿舍里。大学上课不多,我大部分时间在附小。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我是大学教师还是附小教师。

幾年时间,我已在《心理学报》及各种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1963年学校为了培养知名教授举办了红专学习班,全校仅有30多人参加,全部是副教授和讲师,只有我是小助教。这个红专学习班的班主任是刘佛年教授,从此我得到刘先生的直接指导。

尝试搞尝试教学实验

“文革”结束后,我们全家回到家乡常州。我在常州师范学校办起“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教育事业带来春天,打碎了套在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蓄之愈久,其发必速。我思考已久的设想,可以启动系统的教学实验来证实了。一场历时25年、有空前规模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开始了。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先讲后练”,它的最大弊病是始终把学生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何能主动呢?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能不能前后对调一下,采用“先练后讲”,让学生先做练习,有困难可以看教科书,可以与同学讨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而且练习以后,教师也摸清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

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这是尝试教学的核心。看上去虽是前后顺序对调一下,但它会引起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真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下,焕然一新”。我从1980年开始实验,到现在已进入第25个年头了。一项教学实验也是尝试,需要不断尝试,不断验证,不断发展。

我认为搞一项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写篇论文、写本书、得个奖,更重要的是让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使孩子受益,也就是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关起门来写篇论文不难,推广应用就由不得你了,因为主动权不在你手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幸的是,我挺过来了,我成功了。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实验应用的范围已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参与实验的教师约六七十万,受教学生达3000万;成立了学术团体: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把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同志凝聚起来;建立了近2000多个实验基地,其中有小学、中学、幼儿园,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研究网络。

从理论层面上看,已从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尝试学习理论。尝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先让学生试一试”。“先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尝试教学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致。现在它又同当前新课程改革密切联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个教育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尝试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因此尝试教学模式能为新课改服务,并在新课改中得到发展。有人劝我对尝试教学研究可以“歇手”了,已经70岁的人了,还要东奔西跑又何苦呢。尝试教学研究是我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别人觉得受苦受累,我却感受其乐无穷。我刚刚完成一本40多万字的专著:《尝试教学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中的最后一本,如释重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易了,我还将继续研究下去。

尾声

作为一个教师,我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我是幸运的。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国富民强,尽心尽力,扪心无愧,我是忠诚的。

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我是成功的。

作为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我能给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孩子上课,走遍祖国山山水水,我是快乐的。

作为一个父亲,我有美满的家庭,和妻子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度过了四十多年,两个孩子都有出息,我是幸福的。

作为一个人,我身体健康,已经70岁了,身上各个“零件”还都没有大毛病,看来再活30年没有问题,哈哈,活到一百岁!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风风雨雨70年,虽几经波折,道路坎坷,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尝试,不断成功。虽尝尽人间甜酸苦辣,但也享受尝试成功的喜悦。发自内心地说,我是幸运的,我是快乐的。我无怨无悔,心满意足,每天都有好心情。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把我称为“教育的光明使者”、“创造许多记录的长者”,感谢朱先生对我的鼓励。我相信尝试是创造的,这条尝试人生的道路我将继续走下去。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法理论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再试试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再试试看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