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拜伦的伊斯兰之旅

2004-04-29

全国新书目 2004年2期
关键词:拜伦内陆罗伯特

太 和

继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开始了长达200年的探险旅程。许多富有探索精神、高扬着英雄主义旗帜的孤独旅人,用他们明澈的眼睛、超凡的体能与坚强的意志行走八方,书写出诸多蔚为壮观的旅行文学。但早期的书写者多用强国的心态观察它者,作品内容也多以猎奇采风为主,难以列入文学的殿堂。直到1844年,英国人金雷克写了一部《日升之处》,他在异域风情的描绘中审视西方自身文明,从而形成了旅行者与旅行地在文化上互动的旅行文学新风格。《穿行内陆亚洲》的作者罗伯特·拜伦亦走的是这种新风格的旅行文学之路,他的第一部作品《驿站》就在建筑中梳理出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深刻内涵,而他在1933年写的这部《穿行内陆亚洲》更是可以看出金雷克对他的影响。该书历时3年写成,充分展现了拜伦作为一个旅行家和文化鉴赏家的才华。

1933年,拜伦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塞浦路斯、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今伊朗),深入亚洲内陆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历时11个月,行程2万公里,历尽艰辛,最终抵达奥萨斯,及中国古籍中那阿姆河的发源地。在途中,拜伦和他的旅伴克里斯多夫遍访拜占庭时期的伊斯兰教遗存,以记者的热情、艺术家的细腻、文学家的洞察力,完成了他的拜占庭时期伊斯兰教建筑与人文之旅,写下了这部旅游文学的经典之作。荒原的瑰丽、古物的苍凉、深刻动人的人文地理景观,以及让人难忘的民俗风情与奇闻轶事,在作者流畅生动的叙述中庄重典雅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以一种睿智的现代感性,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当地环境的艰苦,以及封闭状态下呈现出的纯朴政情与民风,真实地为后人记录下了一个已经消逝的文明。这些记录在世纪之初的今天,尤其是阿富汗与伊拉克的许多建筑已经被无情的战火所摧毁的背景下,更显得弥足珍贵。毕竟今天的人们再想寻觅内陆亚洲的昔日辉煌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穿行内陆亚洲》这本追寻伊斯兰建筑起源的杰作,为罗伯特·拜伦赢得了1937年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奖,数十年来,一直在东方学、建筑艺术史和游记文学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英国旅行文学作家布鲁斯·查特温曾评价说:“假如将他的早期作品视为一位天纵英才的年少学者之作,无疑地,这本《穿行内陆亚洲》就是一本上帝的杰作。”在书中,作者巧妙地熔学术论文、格言警句、笑闹短剧于一炉的手法,使文章的内容生动有趣,许多地方甚至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我们相信,罗伯特·拜伦的这部作品依然能为喜爱内陆亚洲的旅行家、文学家、建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诸多灵感。

《穿行内陆亚洲》[英]罗伯特·拜伦著顾淑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定价:26.80元

猜你喜欢

拜伦内陆罗伯特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我离罗伯特·德尼罗很近,等了他十天!”
内陆移民(外二首)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拜伦拧巴的情感世界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
Autumn Fiers 秋火
惠勒与电风扇